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其护理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heartfailure,CHF),简称心衰,是指心脏在充足的回心血量的前提下不能泵出足够的血液,以满足正常代谢和生长发育的需要。一、病因及发病机制:小儿时期心衰以 1 岁以内发病率最高,其中尤以先天性心脏病引起者最多见。心肌炎、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心糖原累积症等亦为重要病因。其诱发心衰的原因常为支气管肺炎,以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毛细支气管炎引起的心衰最为常见。儿童时期则以风湿性心脏病和急性肾炎所致的心衰较多见。此外,克山病、重度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维生素 Bl 缺乏、电解质紊乱及缺氧等也可引起心衰。当心脏发生心肌病损或长期负荷过重,心肌收缩逐步减退。早期通过加快心率、心肌肥厚和心脏扩大等进行代偿,调整排血量,以满足机体的需要,这个阶段为心功能代偿期,临床上不出现症状。后期心功能进一步减退。当上述代偿措施已不能维持足够的心排血量时,则出现静脉回流受阻,体内水分储留、脏器瘀血等心衰的临床表现。二、临床表现:婴幼儿心衰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特点。常见症状为呼吸快速、表浅,喂养困难,体重增长缓慢,烦躁多汗,哭声低弱,肺部可听到干罗音或哮鸣音,肝增大达肋下 3cm 以上。心脏增大,心率可增快达 150〜200 次/分,多能听到奔马律。浮肿首先及于颜面、眼睑等部位,严重时鼻唇三角区呈现青紫。年长儿心衰的临床表现与成人相似,表现为:①心排出量的不足:出现心动过速、心脏扩大、奔马律、脉细弱、肤色苍白、湿冷、全身乏力或烦躁、厌食。②体静脉瘀血:肝肿大、颈静脉怒张、肝颈反流试验阳性、水肿、尿量减少。③肺静脉瘀血:呼吸困难、气促、端坐呼吸、鼻翼扇动、青紫、肺部可闻及湿罗音,咳嗽、声音嘶哑。心衰临床诊断指征如下:①安静时心率增快,婴儿〉180 次/分,幼儿〉160 次/分,不能用发热或缺氧解释者。②呼吸困难,青紫突然加重,安静呼吸达 60 次/分以上。③肝大达肋下 3Cm 以上,或在密切观察下短时间内较前增大,而不能以横隔下移等原因解释者。④心音明显低钝,或出现奔马律。⑤突然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发灰,而不能用原有疾病解释。③尿少、下肢浮肿,已除外营养不良、肾炎、维生素 B;缺乏等原因所造成者。上述前四项为临床诊断的主要指征。尚可结合其它几项以及 1〜2 项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分析。三、辅助检查:包括:①胸部 X 线检查:心影普遍增大,搏动减弱,肺纹理增多,肺部瘀血。②心电图检查:不能表明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