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语文集体备课教案课题第单兀第五课《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熟悉《论语》相关语句中出现的文言现象、了解孔子眼中“义”的内涵【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下,掌握十则的含义,并领会孔子“义”的思想。、讲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把握孔子张扬的“义”这种价值取向,思考这种价值取向的现代价值。教学重点、文言字词句式积累、有关孔子“义利观”的理解及拓展深入教学难点有关孔子“义利观”的理解及拓展深入教学时数2 课时电教手段第 1 课时集体备课札记一、创设情境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康德不管时代潮流和社会风尚怎样,人总是可以凭着自己的高贵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的正确道路。现在,许多人都为冰箱、汽车、房子而奔波、追逐、竞争。但是,也有不少人不追求这些物质的东西,他们追求理想和真理,得到了内心的自由和安宁。——爱因斯坦义,它是一种道德,它是最高道德的一种形式,一个重要的环节。由仁这个最高的道德,通过具体的器物来实现,中间有很多环节,义是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看到人们把“义”与其他一些概念进行挂钩,比如“利”,比如“君子”,比如“勇”。这些和义都有着怎样的关系,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听听孔子的理解。二、自主学习再阅读全文,疏通文意后,请冋学们思考下列问题:、本课是集中阐述“义”的相关问题。为了很好的说明问题,孔子都涉及了哪些与“义”有关的问题?试加以概述。、对章节进行分类。明确:2、义与富贵(利),义与君子,义与勇敢等问题。、章节可分为三大类:一是义与富贵贝 y;二是义与君子(人格)贝 y;三是义与勇敢则三、合作探究一一学习第一部分义与富贵、【原文】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注释】富:指升官发财。求:指合于道,可以去求。执鞭之士:古代为天子、诸侯和官员出入时手执皮鞭开路的人。意思指地位低下的职事。【译文】孔子说:“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评析】孔子在这里又提到富贵与道的关系问题。只要合乎于道,富贵就可以去追求;不合乎于道,富贵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