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讲 少阴寒化证预后、少阴热化证、太少两化证 大家好,我们上课。 少阴寒化证我们讲完了之后,就应当讲一讲少阴寒化证的预后。 下面我们打开讲义174页,看287条。“少阴病,脉紧,至七八日,自下利,脉暴微,手足反温,脉紧反去者,为欲解也。虽烦,下利必自愈”。这个少阴病是真阳衰微的少阴病呢,还是寒盛伤阳的少阴病?我问大家,是真阳衰微的少阴病还是寒盛伤阳的少阴病。真阳衰微的少阴病应当是脉微细,但欲寐,现在脉紧,和我们前面所学的脉阴阳俱紧的那个少阴病不是一样的吗?所以这是寒盛伤阳,以邪气盛为主。以邪气盛为主的这种少阴病,它就可能自愈。真阳衰微的少阴病是不能够自愈的。 所以“至七八日,自下利”,这个“自下利”是怎么回事呢?这不是真阳虚衰,火不暖土,而是肾阳恢复以后驱除体内的寒浊邪气外出的表现。 “脉暴微”,脉由紧(这是邪气盛)突然转得不紧了。这个“微”是和“紧”相对的。突然转得不紧了,这提示了寒邪退,所以下利是寒邪排出体外的表现。脉由紧突然转得不紧了,转得弱了,这正是“小则平”,《黄帝内经》所说的“大则病进”,脉大病就有发展,“小则平”,脉由大而变小,这是邪气退的表现。“手足反温”,那是寒邪退,阳气得以伸张,所以手足就转暖了。“脉紧反去”这不正是提示了邪气退吗?“为欲解也,虽烦”,正邪相争有一点烦,但是这个“下利必自愈”,你把寒湿邪气驱除出体外了,这个下利自个儿就好了,阳气也得以伸张就完全恢复了。这是少阴寒化的一种自愈证。这个证候它不是以正虚为主,而是以邪盛为主。我们在太阴病篇中学过一条,说“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还记得吗?那是寒湿腐浊气阻滞于太阴,当太阴阳气恢复以后,驱逐邪气外出,表现了下利自愈,通过大便排出体外,然后这种下利必自止。而少阴病篇的第287条,也是寒浊在少阴,在体内,那么这种病通过什么途径把邪气排出体外,也通过下利的方式。所以太阳病自愈是自汗、自衄、战汗,使邪从外解。 三阴病属于里证,它要自愈的话,它不能通过汗解,它通过自利。 287条我们就讲这么多。之所以可以自愈,它不是真阳衰微的少阴寒化证,它是寒盛伤阳的少阴寒化证。 288条:“少阴病,下利,若利自止,恶寒而踡卧,手足温者,可治”。这一条我们应当这么读:“少阴病,下利,恶寒而踡卧”,这是个寒盛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