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章 宋 辽 金 元 时 期 的 教 育 一 、 宋 朝 的 文 教 政 策 和 教 育 制 度 1.文 教 政 策 宋 初 的 统 治 者 在 统 一 国 家 之 后 , 对 统 治 策 略 做 了 重 大 改 变 , 由 原 来 的 重 视 “ 武 功 ”, 改为 强 调 “ 文 治 ”。 与 统 治 策 略 的 这 一 转 变 相 适 应 , 确 立 了 “ 兴 文 教 , 抑 武 事 ” 的 国 策 。 概 括地 说 , 它 主 要 表 现 为 以 下 三 方 面 : ( 1) 重 视 科 举 , 重 用 士 人 北 宋 统 治 者 为 了 巩 固 政 权 , 开 始 重 用 文 人 , 充 任 全 国 各 级 政 权 的 官 吏 , 军 队 也 受 文 官 节制 。 正 因 为 政 治 上 迫 切 需 要 文 人 , 于 是 便 利 用 传 统 的 科 举 考 试 , 大 量 取 士 。 ( 2)“ 三 次 兴 学 ”, 广 设 学 校 宋 初 重 视 科 举 考 试 , 却 忽 视 了 兴 建 学 校 培 育 人 才 , 因 此 开 始 广 设 学 校 培 育 人 才 。“ 兴 文教 ” 的 政 策 在 宋 初 主 要 表 现 为 重 视 科 举 选 拔人 才 , 在 此 之 后 , 将侧重 点放在 兴 学 育 才 。 自庆历四年( 1044 年) 后 , 宋 朝 历史上 先后 出现 了 三 次 著名的 兴 学 运动。 ①庆历兴 学 是 由 范仲淹在 宋 仁宗庆历四年主 持的 , 兴 学 的 主 要 措施有以 下 几点: 第 一 , 普遍设 立 地 方 学 校 , 诏州县立 学 ; 第 二, 改 革科 举 考 试 , 规定科 举 考 试 先策 , 次 论, 次 诗赋, 罢贴经、 墨义; 第 三 , 创建 太学 , 并在 太学 中推行胡瑗的 “ 苏湖教 法”。 ②熙宁兴 学 是 由 王安石在 宋 神宗熙宁年间主 持和 推进的 , 教 育 的 改 革主 要 有以 下 几点: 第 一 , 改 革太学 , 创立 “ 三 舍法”; 第 二, 恢复和 发展州县地 方 学 校 ; 第 三 , 恢复与 创立 武 学 、 律学 、 医学 等专科 学 校 ; 第 四, 编撰《三 经新义》, 作为 统 一 教 材; 第 五, 改 革科 举 制 度 。 ③崇宁兴 学 是 蔡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