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孙成霞认真听讲的习惯是所有学习习惯中最重要的习惯。孩子能否认真听讲,与孩子的注意力有关。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成长必不可少的内在因素。一年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课上爱搞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那么,怎样帮助孩子们克服困难,养成良好的听讲习惯呢?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鼓励学生质疑,提出各种问题来激发学习动力;还可以通过评价、外部奖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给予及时、积极的反馈。二、言语激励,使学生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表扬与激励对一年级的孩子特别有效。我在班上实行打五角星活动。哪个学生听讲认真,回答问题积极,我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他打一个五角星,让大家都羡慕他。每个孩子都渴望老师能够给自己也打五角星,所以,一个个小身板儿挺得倍儿直,还生怕老师看不见似的。久而久之,学生的自觉性就渐渐养成了。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上课前调整好情绪,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听好课的基础。小学生的一大特征就是表现欲望强,认为自己的想法就是对的,喜欢别人听自己说。听别人发言时,注意力也大多集中在:某某某哪儿说错了,而往往忽略了说的内容,这就影响了交流感悟的质量。因此,我就开导学生,告之善听者才是善于思者,要学会保持良好的倾听心态。当听同学发言时,要耐心、静心、用心,听清楚同学发言的内容,对同学的观点进行归纳,想想他说的有没有道理,既听对方的口头信息,也注意对方所表达的情感。对于低段的学生,从他们的身体动作或面部表情来看,就最能知道他们是否认真听讲。所以,课堂上我对学生听的姿势给予明确要求。听老师或同学读书时,身坐正,眼睛看书,而不能东张西望。听老师讲课时,眼睛看黑板或课本。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思考相一致,则以微笑、微微点头表示认可或赞同。如果有不同意见,先不要打断别人的发言,而应耐心听完后再发表自己的看法。四、教师对于不认真听讲的小学生,平时应给予较多的关注。小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比如:平时交往中,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膀,握握学生的手,都会让上课容易走神的孩子感到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是有位置的。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经常提问他们,这样有三个好处:一是可以使他们集中注意力听课;二是可以促使他们思考问题;三是经常受到教师提问的学生,不会以不注意听讲或搞小动作而吸引教师的注意。五、家校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