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中医病名:肩痹、漏肩风、五十肩、肩凝症,属于中医痹症范畴 症状: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体征: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明显,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辅助检查: 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骨科学》第三版(胥少汀等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年)。 西医病名:肩关节周围炎 诊断依据: 1.起病缓慢,病程较长。 2.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障碍或僵硬,压痛广泛,以肱二头肌腱长头腱部压痛为甚。肩周肌萎缩。 3.肩关节外展、外旋、后伸明显障碍,甚至呈僵硬状态。 4.肩关节 X线片:一般无特殊改变。有时可见局部骨质疏松、冈上肌钙化、大结节密度增高等。肩关节造影显示关节腔缩小,呈方形。 (二)疾病分类 肩周炎按不同的发病部位及病理变化可分成四大类。 ① 肩周滑液囊病变:包括滑囊的渗出性炎症、粘连、闭塞及钙质沉积等病理变化。可累及肩峰下滑囊或三角肌下滑囊、喙突表面的滑囊等。 2 ②盂肱关节腔病变:“冻结肩或继发性粘连性关节挛缩症”早期均可有腔内的纤维素样渗出,晚期出现关节腔粘连、容量缩小。 ③肌腱、腱鞘的退化性病变: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及腱鞘炎、冈上肌腱炎(疼痛弧综合征)、钙化性肌腱炎、肩袖断裂及部分断裂、撞击综合征等。 ④其他肩周围病变:如喙突炎、肩纤维组织炎、肩胛上神经卡压征、肩锁关节病变等。 (三)疾病分型 不同肩周炎患者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病情有轻重之分。 ①轻型:肩部酸痛,夜间不影响睡眠,肩关节功能活动轻度受限,前屈后伸正常。 ②中型:肩部疼痛较重,可影响夜间睡眠,个别体位可引起剧烈疼痛,肩关节功能活动中度受限。 ③重型:肩部疼痛严重,夜间影响睡眠,多个体位均可引起剧烈疼痛,活动受限,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四)辨证分型 ①风寒湿型 肩部窜痛,遇风寒痛重,得温热痛缓,畏风惡寒,或肩部 有沉 重 感 。 舌 苔 薄 白 或白 腻 ,脉 弦 滑 或弦 紧 。 ②淤滞型 肩部针刺样疼痛、拒按,夜间痛甚。舌紫暗或瘀斑,脉弦或细涩。 3 ③虚损型 肩部酸痛,劳累后加重,可伴有头晕目眩,少气懒言,四肢乏力,心悸失眠等。舌质淡或暗红,苔白或少苔、无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