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临表现、诊断、治疗 (天津大港区医院 300270) 肺栓塞的临床和病理综合征,它是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内的血栓及其他异物流入肺动脉,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PE 的栓子 99%为血栓性状[1],其病理、病理生理、临床表现与血栓的大小形状及堵塞肺血管床的部位和范围有关,因而表现不同的临床类型,即猝死型、急性肺心病型、肺梗塞型、不可解释的呼吸困难型和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型[2] 我国目前尚无准确肺栓塞流行病学资料,过去认为我国肺栓塞发病少,但目前随着强化临床医师对肺栓塞诊断意识,提高警觉性并随着诊断技术提高,以及科技因素影响包括目前有创检查及治疗日益普及从而诱发肺栓塞使得明确诊断肺栓塞病例明显增多。在美国每年有万65 万人患肺动脉栓塞[3],其中1小时内死亡占10%,73%的病例不能 及时诊断,不经 治疗的肺栓塞患者 病死率 可高达 20%--30%,病死率 居 第 3 位[4],仅 次 于 肿 瘤 和心肌 梗塞,而经 过治疗者病死率 可降 至 2--8%[5],故 早 期 诊断、早 期 治疗及根 据 病情 采 用 不同的治疗措 施 对患者 至 关重 要 。 下 面 对肺栓塞病因与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几 方 面 进 行综述 一、肺栓塞病因与发病机制: 肺栓塞栓子主 要 是血栓。血栓形成 有三 个 因素,即血流淤 滞 、高凝 状态 及血管内皮 损 伤 。在老 年人、长 期 卧 床、外 科手 术、妊 娠 、心脏 病心衰 等 具 有血流淤 滞 ,利 于 血液 凝 固 ,形成血栓。高凝 状态 存 在于 外 科手 术后 、妊 娠 、恶 性肿 瘤 、口 服 避 孕 药 等 状况 可有促 凝 物质 进 入血液 ,血小板 增多,凝 血因子增多。抗 凝 血酶 III 减 少或纤 维 蛋 白 溶 解活 力 减 弱 等 。血管内皮 损 伤 亦 为重 要 因素,内皮 细 胞 释放 前列环 素有抗 血小板 聚 集 作 用 还 释放 组 织 型纤 溶 酶 原 激活 物,促 进 纤 溶 一旦 内皮 损 伤 ,促 进 血液 凝 固 ,形成 血栓。肺栓塞的栓子多来源 于 下 肢 ,多为深 静脉血栓,据 报 道 下 肢 血栓79.1%,盆 腔 静脉为 11.5%,右心 8.2%,下 腔 静脉 5.3%,其他 0.4%[6]. 肺栓塞后 发生肺梗塞不多10%--30%,主 要 因为肺含 有氧 气 ,双 重 血液 供 应 ,既 有肺动脉供 血又 有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