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孟母戒子(《韩诗外传》)【选文】孟子少时,诵(1),其母方织。孟子辍然(2)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讠宣(3)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4)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讠宣矣。【注释】(1)[诵]背诵。(2)[辍然]突然停止的样子。(3)[讠宣]xdun,遗忘。(4)[戒]警告。【练习】1、解释各组中加点的词的含义。① 孟子辍然中止()处士笑而然之()② 呼而问之:“何为中止?”()何有于我哉?()2、在文中找出同义词填在下面的横线上。①失:()② 此:()3、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A、呼而问之 B、以此戒之 C、多作自能见之 D、自是之后欧阳修论作文(苏轼《东坡志林》)【选文】顷岁(1)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2)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3);世人患(4)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5),多作自能见之。”【注释】(1)[顷岁]近年来。(2)[乘间]乘机,乘着间隙。(3)[工]精,妙。(4)[患]毛病、弊端(在于)。(5)[指摘]挑剔,批评。【练习】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尝()术()过()疵()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1) 尝乘间以文字问之()(2) 唯勤读书而多为之()(3) 多作自能见之()3、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 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译文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H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H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阅读训练】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① 啖粥而读音:义:② 辄以水沃面音:义:③ 食不给音:义:④ 乃至被谗受贬音:义: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A. 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B. 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C. 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D. 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