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本质》学习心得肖翠荣平时在家做家务看电视,不知不觉时间都流走了。有时感叹时间流逝飞快,却感受不到时间所留下的痕迹。不经意间拿起书本读一读,大脑中不时会出现一些联想和感悟。回头想想学生时代学习的基础课程,没有使用过的公式已经忘记。熟读背诵的诗词记不得了。而且,回想在学习过程中,课程大部分都是枯燥乏味。工作后,为本职工作所需而学习,很容易投入,却不觉得累。这也验证了“只有当学习这种能力给个体带来更多的东西,特别是当个体能够利用其所学时,我们才对这样的学习感兴趣”。“让学习者学得进去”我认为就是本书的研究的方向,也是我想要在本书中学到的。从书中可知动机是推动学生去学习的内在的动力,动机被比作一种力量,一种冲动,使某一行动得以启动。指引学习者进入可以让他满意的情境。同时,动机维持着将一个计划目标进行到底所必须的精力。概括而言,一个有动力的学生会表现出明确的行动愿望。他能感受到某项活动对完成他的计划具有怎样的价值和重要性。他觉得自己有能力完成所要求的活动,有能力达到所期待的要求,相反,一个没有动力的学生会感到学习吃力,没有办法将学习进行到底,他看不到学习的价值,不知道教师提供的知识可以做什么。于是他采取回避策略,换句话说,他竭尽所能地什么都不做,因此,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至关重要。那么具体而言记忆、动机、愿望和情绪在学习中占据着怎样的地位?我们对于人脑惊人的能力又知道多少?为什么有些孩子和成人在学习时困难重重?作为曾经的差生,本书作者安德烈•焦尔当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他让我们看到学习是一个复杂过程,常常充满冲突,需要打破我们头脑中固有的概念。在我们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老师更应该是这样,不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播。学习应该是更加依赖于学习者自身才能进行,没有人能替另一个人学习。所以作为老师,任务应该是教会孩子如何学习,自己作为学习者,更应该学习如何学习的方法。“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掌控者,根据事先计划好的进度传授知识的某些方面,而是变成了知识和学生之间的‘中间人'”。作为孩子的旅伴,给予建议给予鼓励。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传递给学习者学习/求知的欲望。教育者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导演,教育并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是需要各个方面知识的整合,敏感的发现,保持工作的热情,强烈的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修修正自己的教学方法。根据书里的建议,作为教师,我们关心的不仅仅是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