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管理一、院内感染管理制度1、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实施细则》及《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医院成立院内感染委员会,领导院内感染管理工作。2、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定期深入各科室,督促检查预防院内感染工作。3、分析评价监测资料并及时向有关科室和人员反馈信息,争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科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4、加强院内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宣传院内感染监测工作的意义和监测知识,提高医护人员监控水平。5、协同全院各科室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提高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推广新消毒方法和制剂。6、对广大医务人员进行预防院内感染知识训练和继续教育,做好有关消毒,隔离专业知识的技术指导工作。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1、医务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应履行以下职责。1)、组织医师和医技部门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2)、监督、指导医师和医技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等有关医院感染管理制度。3)、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爆发趋势时,统筹协调感染科组织相关科室、部门开展感染调查与控制工作,根据需要进行医师人力调配,组织对病人的治疗和善后处理。2、护理管理部门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履行以下职责:1)、组织全院护理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2)、监督、指导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灭菌与隔离、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管理与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3)、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爆发趋势时,根据需要进行护士人力调配。3、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要求: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用后必须进行消毒、毁形、并按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重新使用和回流市场。4、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1)、遵守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2)、病室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693)、病人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4)、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5)、弯盘、体温计用后应立即消毒处理。6)、治疗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拖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7)、垃圾置塑料袋内、封闭运送。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应分开装运。三、无菌操作制度1、在执行无菌操作时,必须明确物品的无菌区和非无菌区。2、执行无菌操作前先戴帽子,口罩、洗手,并将手擦干,注意空气和环境清洁。3、夹取无菌物品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4、进行无菌操作时凡未经消毒的手,臂均不可直接接触无菌物品和超过无菌区取物。5、无菌物品必须保存在无菌包或灭菌容器内,不可暴露在空气中过久。无菌物与非无菌物分别放置。无菌包一经打开即不能视为无菌,应尽早使用,凡已取出的无菌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再放回无菌容器内。6、无菌包应按消毒日期顺序放置在固定的柜厨内,并保持清洁干燥,与非灭菌包分开放置,并经常检查无菌包或容器是否过期,其中用物是否适量。7、无菌盐水及酒精,新洁尔灭棉球每周消毒一次,容器内敷料如干棉球,纱布块等不宜装得太满,以免取用时碰在容器外被污染。四、输血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为了加强实验室内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质量,特制定本规范。1、实验室根据相关的需要和规定,设置有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所有实验和处置室设在污染区,办公区设在半清洁区。2、管理要求:(1)进入输血科的血液及试剂必须有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许可证。(2)必须严格按卫生部门颁发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的程序进行管理和操作。(3)各区洁净度的要求:患者自体血、储存、发放血液应分室进行,并配备有相应的隔离设施。(4)保持环境清洁,每日清洁桌面、地面、被血液污染的台面应用高效杀毒剂处理。(5)储血冰箱应专业用于储存血液及血液成分,定期清洁和消毒,每周一次,防止污染。每月对冰箱的内壁进行生物学监测一次,监测结果应达到规定的要求,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和霉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