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寒假读后感 600 字 《傅雷家书》是傅雷思想的折光,是一本布满父子之情的好书,那么你们知道傅雷家书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关于2024《傅雷家书》寒假读后感 600 字,欢迎大家来阅读。 《傅雷家书》寒假读后感 600 字 1 从古至今,家书都是连通家人的情感桥梁,它有过“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也有过“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种种典故。《傅雷家书》始于 1954 年,傅聪——傅雷的长子出国留学波兰,学习钢琴演奏。父子俩情深意切的交谈,贯穿在一封封家书中。而傅雷的家书中,却不仅是亲人的思念,我读这本书,更是看到了傅雷一家对艺术的追求,对生活的感悟,对祖国的宠爱…… 每个人心中,都暗藏着一个心灵的归属,可以在此,发自肺腑地与亲人畅谈。而从无声的文字中,我好像也看到了,不仅仅有傅雷与儿子的深厚温情,还有一种若有若无的生疏。 这是一位严谨的父亲对儿子耐烦的指导。几乎每封信中,都有父子俩对于钢琴艺术的感悟。傅雷不仅关怀儿子练琴的生活,还不断强调各种曲调的情感,比较不同演奏者的不同。朴实的语句中更表达的是父亲对于儿子的挂念,对于艺术的追求。 这是一位宏大的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傅雷将自己的渴望寄予在儿子身上,叮嘱他坚决立场,待人虚心,礼仪得体,心怀爱国之情。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含情脉脉的文字后,是远隔两岸的深厚情义。文字本无情,却承载了爱的温情,似细水长流,滋润干枯的草地。在一个时代的孕育下,傅雷有力而坚决地告知儿子,告知我们每一个人“生活中困难重重,我们必需不断自我改造,向一切传统,资本主义的,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感情与风俗做斗争,我们必需抛弃全部的人生观和旧的社会准则。” 傅雷对儿子的关怀更多让我看到了我的生活,我的家庭。没有分别,没有书信,但仍有那种生疏的感觉,那种爱的挂念。父母对于我的挂念,也是无私的,他们教我感恩,细致,对学习,对生活……家书记录的,是我的生活,它教会了我懂得与珍惜。 我诞生在了一个与傅雷完全不同的时代,始终以来的美好团聚让我们缺少了书信的交谈,但那份来自父母细致的挂念,那些点滴的爱仍旧生疏在我的脑海里,无论何时,无论爱的表达有什么不同,从傅雷的家书中,我更看清了这份爱,我会在淡淡的清欢中感受爱,感恩爱。 《傅雷家书》寒假读后感 600 字 2 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捧起《傅雷家书》。这本书分散了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强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