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教学设计 乔海平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2.能力目标:认识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 3.德育目标:分析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教学重点 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亮、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 把握小说主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说的环境描写和故事情节,而这两个要素,都是为人物形象这一要素服务的,今日,我们来学习小说的人物形象。二、导学1、结合课文相关语段,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点作者为什么给主人公取名为“孔乙己”并以此为题 学生讨论沟通后小结:“孔乙己”是从“上大人孔乙己”截取下来的。这六个字是“上古大人孔氏一人而已”的缩写,“已”改作“己”,因此成了一句叫人“半懂不懂的话”。用“孔乙己”作为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人物的雅号,并作为小说的题目,既切合人物身份,又是对培育孔乙己式人物的封建教育制度的蔑视和讽刺,巧妙地暗示了小说批判的对象。因此,这个题目既表现了人物性格,又突出了文章的中心。2.作品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鲜亮的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学生合作、沟通、探究) (1)通过“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一外形的整体描写,简练的揭示出人物的特别身份和社会经济地位,预示了悲剧的必定性。 (2)通过肖像描写揭示主人公的不幸遭遇:身材很高大的孔乙己,“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活画出一个穷困潦倒、时常遭受欺凌的老年书生的形象。 (3)通过服饰描写揭示主人公的性格特点:“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说明孔乙己是一个不肯脱下长衫、唯恐失去读书人身份的穷困潦倒的知识分子,他又穷又懒,又很爱面子。通过这件破脏的长衫,就把孔乙己的社会经济地位、生活状况、思想性格十分深刻的揭示了出来。 (4)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孔乙己满口“之乎者也”,表明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他性格的迂腐可笑。别人责问、奚落他时,也常用四书、五经中的话来替自己辩解,连对孩子也说“多乎哉不多也。”这类话。他把偷书说成“窃书不能算偷”。这些性格化的语言生动的表现了人物的个性。 (5)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揭示主人公的思想性格。像孔乙己在酒店受顾客取笑戏弄时神态、动作的变化,表现了他读书、应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