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积极语言的培训》心得 应用积极语言,提升幸福品质今年的 5.25 心理健康活动月,郑州市教育局这边举办了一系列教研活动,给各区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们带来了很多精彩的活动。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也能参加其中,本周三在金水区纬一路小学举办的陈虹老师的《老师积极语言的培训》,虽然是 37 度的高温,但老师们的学习热情依旧高涨。 陈虹老师从 1995 年就开始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讨论工作,是开明杂志社的编审,心理学博士。她当天带来的讲座主题是积极心理语言的应用,提升幸福品质,讲座的题目就叫做:“有话好好说,有事静静做。”这个题目的由来是她的好朋友尚新华老师的来信,信中说到“女子大美为心静,中美为修寂,小美为体貌。”曾几何时,我们都曾为年龄或样貌焦虑,盲目追求所谓的少女感,但其实只有心境澄澈清净,不被世俗的标准所干扰,才能称之为大美。 要达到大美德境界,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的时时刻刻,保持一种淡然微笑、积极阳光的心态,这就是我们所理解的使用积极语言。积极语言就是说你的话能够为自己也能为他人带来愉快体验和愉快情绪,能发现和激励他人关注生活中美好的东西,能引导自己或他人发现优势和潜能,也能让对方发现使自己生活美好的有利条件。对于学生而言,这种语言不是老师简单的一句“你很棒,你很优秀”,而是能具体能启发孩子有热情去持续发挥自己的优势,不仅仅让孩子看到成绩的高低、名次的前后对自己生活的影响,还可以是生活中任何美好的事物:教室角落的植物开花了,今日德黑板版非常美丽......现在社会抑郁症明显的低龄化,让人吃惊,很多来自于孩子在生活中从父母、老师那里听到了很多感到压力的话语,过早了感受到不属于自己年龄的责任和压力,更多时候并没有激励到孩子拼搏奋进,反而让他们因为恐惧而产生退缩行为。 陈虹老师在自己的著作《老师应用积极语言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一书中将我们的语言分为五类:认知类语言、西行动类语言、人际类语言、情绪类语言、人格类语言,这五种语言类型都有积极和消极两个维度,认知类的侧重于你怎么看待事物,有些老师常常你这样就不行,你这不是方法问题是你态度就不端正等,这一类的就属于消极的因为话语中没有对学生的期待,否定了学生努力的可能。行动类语言系统则侧重于做出安排和计划,人际类语言是出于一种信任平等的角度,接纳学生不否定排斥学生,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和表达方式,情绪类语言就是多去说一些引发积极情绪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