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职场进展的“吉祥三宝”》读后感 最近阅读何捷老师小文《老师职场进展的吉祥三宝》,自认为这三宝的确堪称帮助老师实现华丽转身的一级宝贝,除此之外,没有之二。 一宝:观课。听名师的课也好,同伴的课也好,要善于统整、筛选,提取可借鉴的经验和教学手段。何老师说:听懂和做到完全两种感觉。做到和做熟不一样。喜爱一种方法,做它两三次,这个方法可能就是你的方法了,只是喜爱,毫无意义。我每次听王菘舟老师的课,沉醉其中,欲罢不能,甚至没有做听课记录的时间。但是回来之后没有讨论,没有消化,更没有实践,那份曾经内心激荡的感觉也就荡然无存。依据何老师的建议,对于王老师课堂教学用语以及大量排比式的过渡句是如何修炼而成的,是可以不断实践的。比如:让自己的评价语、过渡语想方设法打开学生的心扉,滋润学生的心田,长期操作,自己的内功也就慢慢修炼出来。第二,反思名家课例中的不足,这一点倒是很难发现,因为名师的教学技艺和课堂魅力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但是也不乏一些失败的环节:比如在学生不熟悉教材的情况之下,老师一味地霸占话语权,灌的成分明显。这个时候就应该想想,假如我犯了这样的错误,别人会怎样想,学生能力如何提升?假如连自己都看不下去,那么,大脑会条件反射式地提醒自己:绝不能重蹈覆辙,这又是一次长进。第三:听到疑惑处,可以商讨的地方,可以用代入法:假如是我,这一课怎么上?这个片段怎么设计?也可以拿相同的课例来对比,看看那种最好。这就是我们说的同课异构,脑海中要快速做出构想。例如一位老师在执教《小鱼的梦》一课时,花大力气用在小鱼的活动,种类上,然而这样的设计偏离了单元主题。假如我来上,我首先会考虑:如何从单元主题入手,如何把握主题式教学特性,拓展环节能否渗透同一主题的阅读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宝:磨课。刀越磨越快,课越磨越好。何老师谈到他执教《匆匆》一课,前后上过十四次,十四次不同方案中,折中选择其一。他说:名师也是经历千锤百炼。也许你听说名师上公开课不用磨,其实名师的磨课机会比你多,可以把每一次的公开教学都当做研磨。关键在于怎么磨。第一,每一次磨课都是一种尝试,试试这个方案可以么?那种上法小孩能接受么?上砸了更好,至少正式上的时候不这么莽撞。第二,每一次磨课都去感受学情,不同学情都经历,应对课堂突发情况时,心里有底。第三,每一次磨课都请他人来找茬,来挑刺,感激说真话的人,批判的意见越是猛烈,说明你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