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别裁》读书笔记 《论语别裁》读书笔记 我终于鼓起勇气拿起这本《论语别裁》,其实也没有太懂里面的意思。 南怀瑾先生(1918-2024)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学者。出生于浙江温州书香世家,自小接受私塾传统教育,少年时期就已经多变诸子百家的各种经典。他精研儒、释、道,将中华文化各种思想融会贯穿。1980 年在台湾创办老古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南怀瑾先生在台讲学三十六年,旅美三年,居港数年,2024 年落脚上海,2024 年定居江苏太湖之滨的太湖大学堂,终其晚年在这里讲学、授课,培育下一代文化种子。先生毕生著作丰富,著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老子他说》等近六十余部作品,半个世纪以来影响无数中外人士,南怀瑾先生融汇东西精华、重整文化断层的心愿,亦将永续传承下去。 以前接触到的论语,只上学时学到的一些,那时年纪尚小不懂得论语真正的意思,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现许多事情都可以在论语中找到答案。 真正读了论语之后我才知道孔子说的君子是什么样的。假如根据孔子所说的君子,这世上没有几个人能称之为君子。孔子已经对自己要求已经那么高了,但是他还是那么的谦虚。其中有一篇:子入大庙,,每事问。或曰:孰为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大庙,每事问。子闻知曰,是礼也。鄹是孔子出生的地方,即邹。鄹人之子即指孔子。这句话是说孔子在鲁国做司寇的时候(也就是现在的司法行政部长兼行政院副院长),参加了代表国家、代表王室的宗庙大典。他进去后,对每件事都要我们清楚向人请教。走哪里?做哪里?每事都问人。于是有人笑他说,一般人乱捧都说孔子这个人了不起,处处懂礼。可是这个“鄹地佬”进了大庙,什么都不懂,事事都向人请教。这话被孔子知道了,他说:“这就是礼啊!”我们假如出国到了别人的国度,风俗习惯不同,对人家的事,不懂得应该多问。到人家家里也是一样,做事也是一样。诚恳向人请教,这就是礼的精神,也是做人的道理。但是在现代社会中,有的人自己只是有了一点点的成就,就目中无人,好像没有人比他做得更好了。读完这段后,反省了自己的过往,有无数次的自大、自满、自以为是。人不能把自己看得卑微,也不能高估自己,只有正确的面对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才能让自己活得精彩。 接下来谈谈“仁”,《论语》第四篇的题目是“里仁”,“里仁”的意思是一个人如何处在任的境界,处世、处人尤其是自处,要有“自处之道”。我们随时要把修养、精神放在仁的境界里。再说孝道中的“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