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电教专项工作落实汇报为加快推进全省教育信息化的步伐,安徽省电教馆在贯彻国家、省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落实措施,并以《安徽省电化教育专项工作目标责任书》的形式和各市县区签约。现就宿州市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网上结对、校园网建设、教育技术培训、教学软件资源建设等八个方面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教育信息化试点总结我市认真学习领会国家、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文件,分析研究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在各县区申报的基础上提出,以江上青小学的教育信息化活动为起点,开展宿州市的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的申报和创建,使江上青小学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得到关注和强化。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要求和省教育厅关于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部署,成立了宿州市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决定在全市范围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为科学有序的推进试点工作,制定了实施方案。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以宿州市教育局文件的形式,下发了教电【2012】12号《关于成立宿州市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由分1管局长任组长,基教科科长、职业与成人教育科科长、电教馆长为副组长,确定电教馆统筹负责试点工作。二、提出要求推动试点在中小学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活动是为了探索教育信息化活动的规律性,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也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具体举措,为做好这项工作,下发了教电[2012]10号文件,我们提出各县区要主动申报,省、市示范学校要率先承担试点。并要求认真研究、确定申报主题,特别是对试点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范围和内容要深刻领会。三、出台实施方案指导试点及时出台试点实施方案,并结合《宿州市“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确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任务,提出“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级管理、分步实施”为原则,以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为核心,认真做好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确定在“十二五”期间省市各类示范学校至少完成一个主题的省级以上教育信息化试点的创建,各县区区域内形成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创建的有效机制。提出试点选择的区域和学校应有代表性,要统筹考虑区域内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兼顾边远薄弱学校。要以满足人民对教育的需求为导向,立足于为各级各类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通过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创新性应用,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解决各级各类教育中的实际问题,特别是人2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要充分发挥试点单位的辐射带动作用,及时总结和推广试点单位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四、试点落实情况宿州市推荐申报国家级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1所,省级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16所,其中农村学校7所。各试点学校都从各校的教育信息化现状和教育发展规划提出了试点申请,并就试点的工作目标细化了具体实施措施。(二)、开展网上结对活动的情况在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下,省电教馆的具体指导下,宿州市认真学习和领会省教育厅皖教秘〔2012〕42号《关于申报长三角网上结对学校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积极响应,严格按照申报条件,对候选结对的学校将要承担的工作、校长信息化的能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氛围等方面综合评议,确定我市两所学校参加安徽省第一批与长三角学校网上结对活动,目前,已完成签约并初步开展了网上交流活动,现将有关活动情况汇报如下。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环境是教育信息化活动的基础长三角学校”网上结对”是全省电教系统贯彻国家和省教育规划纲要的教育信息化活动的具体行为,是推动全省教育3资源建设与应用的跨地区战略性协作,是实现区域教育联动发展的具体举措,是我省中小学校主动融入长三角,形成与沪、苏、浙学校结对共建的发展契机。我们面临着新的挑战,就任务和责任我们必须放眼全局,脚踏实际,了解和分析宿州教育信息化的现状,才能更好的贯彻省馆这一划时代的战略举措。宿州市是皖北欠发达地区,早在2008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就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皖北发展的政策,2010年又推出了进一步扶持皖北重点地区加快发展的新十条。2011年安徽省教育厅提出全面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