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岗岩的成因及其分类 (★北大岩石学科目重要考点★) (2005、2006、2007 年考过) 1、岩浆成因与交代成因 岩浆成因的花岗岩类 由岩浆侵位冷凝形成,经历了从岩浆源区分凝、上升迁移到异地就位的过程——异地花岗岩 交代成因的花岗岩 指先存在的岩石基本上在固态的情况下由交代作用转变而成——原地花岗岩; 形成机制更接近变质作用,也称花岗岩化作用 2、岩浆花岗岩形成的主要观点 结晶分异作用(Bowen):存在,但规模小。层状和环状岩体晚期分异物。 混合化作用(Daly):通过同化作用或混合作用形成的混杂岩浆的过程。只能形成偏中性的花岗岩类岩浆,而不可能形成大型岩基 深熔作用或部分熔融作用:认为花岗质岩浆主要是由中、下地壳的岩石部分熔融形成的。 3、花岗岩的成因类型及特征 花岗岩成因复杂的因素 1)物质来源的多样性 地壳内部的不同结构层;消减带的消减洋壳和地幔楔形区 2)产出构造背景的多样性 岛弧造山带;活动大陆边缘;大陆碰撞带;陆内造山带;大陆裂谷带;大洋中脊 花岗岩成因类型划分的依据及类型 1)物质来源 M 型 地幔与地壳混合型 I 型 地壳中未经风化的火成岩 S 型 地壳中经过风化的沉积岩 A 型 地幔玄武岩浆演化、或玄武岩浆上升后,受地壳不同程度混染或亏损地壳熔融的产物 2)构造背景: 造山花岗岩、过渡型花岗岩、非造山花岗岩 小崔建议: 花岗岩的成因与分类是当前岩石学的热点领域。通过查阅近十几年的岩石学论文也不难发现这一点! 上面的“花岗岩MISA 分类”是最简单最基础的分类。 建议再从 CNKI 里找下近十几年的相关论文,学习并总结一下“Barbarin 的花岗岩物源分类”和“Pitcher 的花岗岩构造分类”。这两个分类十分重要。 汇聚板块边界的岩浆作用 (★北大岩石学科目重要考点★) (2007、2008 年考了!) 俯冲带玄武岩 多阶段: 板块俯冲→洋壳和大洋沉积物的脱水→流体及酸性岩浆的向上迁移→地幔楔的交代作用和富集→地幔楔的部分熔融和岛弧岩浆的生成。 多源:地幔楔(大洋岩石圈+软流圈上地幔);洋壳(大洋玄武岩+大洋沉积物);海水;大陆地壳的混染。 分成四个系列: 低钾系列;钙碱系列;高钾钙碱系列;橄榄玄粗岩系列-碱性橄榄玄武岩系列。 每个系列由不同比例的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和流汶岩组成,与流体交代和深度有关。 化学成分:与 MORB 相比富含 LIL 和 LREE 元素,而贫 HFS 元素。 大陆边缘玄武岩 岩浆源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