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校友人物通讯稿五篇 【篇一】 生于****,求学于我校机电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毕业后三次毅然决然的无悔选择,将自己的人生与藏区群众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他就是我校校友、西藏自治区**市**县**民族乡党委书记**。 选择进藏: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2024 年,大学毕业的**做出人生中第一个重要选择——赴西藏工作,成为学校首批定向西藏工作的毕业生。那年学校共有 118 名毕业生选择进藏进疆工作。为此,学校专门召开座谈会表彰他们,校党委书记、校长都出席了座谈会,还开玩笑地形容他们是一百一十八条好汉。《**农林科技大学 118 名应届毕业生进藏进疆工作》也被媒体广泛报道。 进藏的热情是高涨的,进藏的道路是艰辛、曲折的。 进藏后,**被分配到西藏自治区**市**县**民族乡工作。那时县上只有一条柏油路。早上 9 点从县上搭乘班车出发,一路颠簸到下午 4 点才能到达乡里。乡里自来水短缺,用电也极其不便,只能每天晚上九点到十点靠太阳能供电站供电一小时。而太阳能供电站还时好时坏,直到县里给配了柴油发电机,才让这仅仅一小时的供电有了保障。全县到 2024 年才全部通上电。 现实环境的残酷、强烈的心理落差让**特别难受,眼泪差点夺眶而出。乡里的人看到**也挺纳闷,问他年纪轻轻的来这地方干嘛。乡里人还告诉他,他是有史以来第二个到这个乡的汉族干部。由于**在校期间担任过班级团支书,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到乡上后被分配在乡团委工作面对陌生的环境和艰苦的条件,**想着自己的选择,逐渐平稳了心绪,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在藏区工作,首先要过的就是高原反应关。但**的高原反应却不是很强烈。于是,他集中精力克服第二道关口——语言关。起初,由于语言不通,**与群众沟通基本靠比划和猜。慢慢地,**学会了一些基本用语,能和群众进行简单的语言沟通和沟通,也被群众的善良和对自己的关怀所感动,更加坚定了做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告诉记者,有次和乡上几个年轻人相约去采蘑菇,分别从不同的小路上了山,那几个年轻人由于没找到蘑菇,就先回去了却被乡里老人狠狠批了一顿,说人家一个汉族人不远千里来到这里,人生地不熟的,你们怎么把他一个人扔山上就跑回来了,万一山上有狼怎么办,赶紧回去找。看到大伙又大老远跑回来找他,**心里感到很温暖。 在乡里工作一年后,由于表现突出,**被乡党委书记推举到县上工作。刚开始主要从事县地方志资料的收集、编纂、出版等工作,半年后又调到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