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标内容】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教学分析】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七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历史学习能力,能够从史料和历史信息中发现问题,但在民族关系史和文明发展史的认识上相对肤浅,再加上以前固有的汉族中心论对他们的影响也比较大,这些都需要教师正确、合理的引导。【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个子目: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它们共同反映了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状况。其中,第一子目介绍了并立政权的出现,第二、三子目反映了北宋与辽、夏政权之间的和与战。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民族交融的又一个重要历史时期。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交融有几种不同的途径。一是民族迁徙。二是战争与交往。三是少数民族统治者改革。四是友好往来。北宋时期,中原汉族政权与辽、西夏的并立是民族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虽然辽、西夏与北宋之间的战争频繁,但最终都以相互妥协而告终。并且维持了较长时期的和平局面,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往和相互了解,使中原先进的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而且,双方议和以后,在边境设置榷场,物质交流得到加强的同时,中原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汇融合,民族交融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史2/9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2.学习目标目标(1):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的基本史实。目标(2):对比总结契丹、党项族发展壮大的原因,认识契丹族与党项族通过学习中原汉族文化,推动了本民族的发展。目标(3):列举北宋与辽、北宋与西夏战、和的史实;分析材料,理解北宋与辽、西夏议和的原因及影响;思考北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征。【教学重难点】重点:对比总结契丹、党项族发展壮大的原因,认识契丹族与党项族通过学习中原汉族文化,推动了本民族的发展。难点:列举北宋与辽、北宋与西夏战、和的史实;分析材料,理解北宋与辽、西夏议和的原因及影响;思考北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征。【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师:展示电视剧《杨家将》剧照。师:杨家将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同学们可以讲述他们的故事吗?他们生活在哪个年代,那个年代呈现出怎样的特征,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