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外国人介绍端午节的演讲稿范文向外国人介绍端午节的演讲稿 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 昨天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 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 2000 多年历史。那么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呢? 第一,端午节是纪念诗人屈原的节日。因为爱国诗人屈原见国破人亡,五月初五投汨(mi)罗江。屈原沉江后,古人将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万舟齐发、呐喊鼓乐吓退蛟龙,以此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 第二,端午节是卫生节。端午前后正是春夏交替之时,天气炎热,多雨潮湿,蚊虫滋生,是传染病的高发时节。为了避开疾病的发生,古人在端午节时插艾叶用以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第三,端午节是体育节。因为人们在这天要在水上赛龙舟。龙舟竞渡是一项很有气概、极具合作精神的竞技活动。端午竞渡能对强身健体、民众团结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第四,端午节是美食节。早在晋代,粽子就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人们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形状看有四角形、锥形、菱形。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可谓粽叶飘香粽子可口。 同学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厚,希望我们能怀着尊敬之心和珍爱之情成为古老文明与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谢谢大家! 向外国人介绍端午节的演讲稿 2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日国旗下的讲话的主题是:纪念屈原,过端午节。 大家都知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那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赛龙舟,当作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挽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