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围手术期安全抗凝

围手术期安全抗凝_第1页
1/3
围手术期安全抗凝_第2页
2/3
围手术期安全抗凝_第3页
3/3
围手术期的安全抗凝北京协和医院 连利珊 李拥军 管 珩近年来,由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增高等因素,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长期的口服抗凝药物(Oral anticoagulant, OAC)治疗。抗凝药物主要应用于血栓性疾病及容易形成血栓栓塞的高危险人群中,如房颤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及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等。在围手术期,由于患者术后血流缓慢、机体应激高凝状态、以及逆转或突然终止抗凝治疗,可能导致的反弹性高凝状态,是术后并发血栓的主要因素。在围手术期未进行抗凝预防或治疗的血栓发病率为 50%,即使在预防性抗凝治疗下也存在 1%~3%的血栓发病率[1]。当长期接受 OAC 治疗的患者需要进行择期或限期手术时,考虑到围手术期易发生血栓的可能性,OAC 是否继续治疗方面应十分慎重。同时,长期接受 OAC 治疗患者存在凝血机制的下降,使各种器官出血的风险增加,在围手术期需要严密监测各项凝血指标。所以,对于围手术期长期进行 OAC 治疗的患者如何减少血栓的发病率,及降低术后的出血风险,保证患者的安全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临床问题[2]。本文根据 ACCP-9 指南及笔者的实践经验对围手术期的安全抗凝策略进行总结,重点介绍桥联抗凝。1.桥联抗凝在长期接受华法林等 OAC 治疗的患者需要接受择期和限期手术时,ACCP-9 指南提出围手术期桥联抗凝的策略。桥连抗凝是围手术期的一项重要的抗凝策略,即应用短效药物替代长效药物,减少血栓事件发生的时间窗,同时有效避开不必要的出血事件,可以很好的降低围手术期的血栓形成及出血的风险[3-4]。具体做法为:在术前 5 d 停止 OAC,当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控制在以下时,开始进行肝素(Unfractionated Heparin, UFH)、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LMWH)的替代治疗。一般在术前 4~6 h 最后一次使用肝素,LMWH 最后一次注射在术前 20~25 h。在术后,出血期度过后,开始再次抗凝治疗,并逐渐过渡至 OAC。整个桥联抗凝时间为 8~10 d[4-7]。术后抗凝重新开始使用遵循以下原则:根据手术后出血风险和血栓形成风险选择术后的 24 h 内,或者 72 h 内开始使用;在一些高出血风险的患者中,则要考虑抗凝药物减量应用[8-9]。具体用法,将在下文详细描述。2.桥联抗凝的风险评估围手术期桥联抗凝策略制定的依据,实际上是基于对围手术期血栓栓塞风险和术后出血风险的评估,平衡血栓...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围手术期安全抗凝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