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股流通探讨国研网〔一〕非流通股流通的“三赢〞方案2001-11-19 要解决非流通股流通的问题,必须有一个实现国有和法人股股东、流通股股东、市场容量三赢的方案。 我认为较合理的方案是:国有股、法人股上市流通前以其净资产总额按 6:1-20:1 的比例进行缩股。一般情况可按 6:1-10:1 缩股,曾屡次在证券市场融资或高价发行新股,从而使非流通股东获得了净资产大幅增值的公司,其非流通股在缩股流通时,可按 10:1-20:1 缩股。×××50=10〕。缩股比例在 10:1 以上的是根据增发、配股较多的公司而设定的。 据有关讨论显示,当大盘为 2000 点左右时,市场平均市盈率为 60 倍左右。但这一讨论数据是考虑了 ST,PT 亏损公司等,而我们的缩股是不考虑亏损公司的,经过我们的测算,扣除这些股票后,当大盘为 2000 点左右时,平均市盈率应为 40 倍左右。以此类推,1600点大盘对应的平均市盈率为 30 倍。现结合证券市场在 1600 点和 2000 点时的情况,进行分析,我们选择 2000 年报中几家公司的非流通股分别按 6、8、10、20 的比例进行缩股,看看缩股后国家、法人股东、流通股东、二级市场容量都受到了哪些影响: 证券市场在 2000 点时,市价 10.12〔按 2001 年 3 月 8 日收盘价计〕选择 8:1 的比例进行缩股: 非流通股数×每股净资产 6754×非流通股缩股后的流通股数= 8 = 8 ≈ 962〔万股〕 缩股前非流通股市值=非流通股×每股净资产=6754×1.14=7699.56〔万元〕 缩股后非流通股变成流通股的市值=缩股后股数×市价=962×10.12〔按 2001 年 3 月8 日收盘价计〕=9735.44〔万元〕 缩股后非流通股资产增值 9735.44-7699.56=2035.88〔万元〕扣除非常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691.71 缩股后每股收益= 缩股后的总股本= 6809+962 = 0.09〔元〕 可以看出缩股后每股收益提高了 0.039 元, 提高了 76.47% 股本扩张方面: 缩股前 流通股为 6809 万股 缩股后 流通股为 6809+962=7771〔万股〕 比缩股前增加〔962/6809〕×100%=14.13% 总股本减少[〔13563-7771〕/13563]×100%=42.7%××40=1.56 元 , 为 8.867 + 1.56 元 =10.427 元 , 与 缩 股 前 比 , 理 论 上 股 价 上 升 了3.034%。 (说明:该股 1999 年末的每股净资产只有 2.669 元,通过 2000 年的增发后,每股净资产高达 9.968 元) 证券市场在 1600 点时,市价 22.63〔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