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全科型乡村老师,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调研报告) 培育全科型乡村老师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为与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进展战略、区域协调进展战略、可持续进展战略、军民融合进展战略并列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七大战略之一,将为我国农业农村的进展注入强大的动力。农业农村的进展离不开农村教育的进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加快推动农村教育现代化,农村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在于乡村老师队伍的现代化。 我国教育事业的均衡进展离不开乡村老师的推动,乡村老师是教育的工作者,是乡村文化的延续者,是乡村科技普及的推动者,更是新时代乡村思想精神的引领者。乡村老师的高质量、高水平进展是我国乡村教育事业进展的内生动力。因此,解决乡村教育振兴中乡村老师的困境,对教育事业的进展、乡村的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全科型乡村老师对乡村学校的意义 进展农村教育,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根本在老师。长期以来,农村中小学尤其是偏远农村地区的村小学、教学点师资弱,是一个共性的问题,也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定向培育全科型乡村老师的政策,将彻底解决乡村教育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失衡的难题。其意义在于:一是展开了对乡村学校的“精准扶贫”。扶贫必先扶智,全科型乡村老师的培育,补齐了乡村老师这块短板,促进老师资源均衡配置和农村老师队伍整体素养提升,是提高乡村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抓手,从根子上解决了教育如何扶贫的问题; 二是进一步推动了教育公平。培育全科型乡村老师将缩小城乡教育水平差距,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产生深远影响。 全科型老师培育是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首先,能解决农村学校特别是教学点学科老师不齐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能满足这些学校特别是教学点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的基本需求,是基础教育均衡进展的需要,是教育公正、公平的需要。其次,能缓解农村学生因为选择老师而集中涌向城镇的趋势,减轻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给教育带来的压力。第三,为临时无能力进城的偏远乡村农民家庭减轻经济压力。这些贫困家庭的孩子假如不能就近读书而要到城区的话,异地读书产生的相关费用,再加上家长陪读丧失就业的经济损失,很可能使这些家庭因孩子读书而致贫。 教育最大的不均衡就是师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