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的由来简介 从春秋时期至今,寒食节已有 2600 多年的历史,故事发生地中国山西将寒食节定为清明前一天,这一天吃冷食、祭祀、踏青等风俗也始终流传下来并为全国所接受。以下是我为大家预备的有关寒食节的由来简介,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寒食节的由来简介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禁火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至今已有超过 2600 年的历史。寒食节是夏历冬至后 105 天,清明节前一二日。逢寒食节当日要禁烟火,只吃冷食,因此而得名,也是我国唯一一个以饮食风俗命名的节日。同时寒食节也是祭祀先祖的日子,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两千余年来,在后世的进展中又渐渐增加了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 寒食节其实是沿袭了远古时期的改火旧习。华夏大地每到初春,大部分地区气候枯燥,不仅人们保存的火种简单引起火灾,而且雷电的到来也易引起山火。所以远古时期的人们,要在这个季节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即是“禁火”,然后重新钻燧取出新火,作为新一年生产与生活的起点,谓之“改火”或“请新火”。改火时,要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将谷神“稷”的象征物燃烧,称为人牺,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后来的禁火节。禁火与改火之间有间隔的时间,史料有三日、五日、七日等不同说法。在禁火的这段时间里,人们会预备出足够的熟食用以度日,但是因为禁火而无法加热,只能“寒食”,故而便有了“寒食节”。不过据史籍记载,寒食节的起源,是春秋时期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而定。 晋文公重耳乃是春秋五霸之一,但是当他还是晋国公子的时候,却深受“骊姬之乱”的迫害。公元前 672 年,晋献公娶狐姬,次年生下重耳。 重耳自幼聪慧好学,同时爱好结交士人,十七岁时就有五个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伴侣:赵衰、狐偃、贾佗、先轸、魏犨。晋献公十八年(前 659 年),十分受宠的骊姬预谋让自己的儿子奚齐做太子,为了扫清障碍,她先是设计陷害、逼死了太子申生,之后又开始诬陷另外两位公子重耳和夷吾。得知消息的二位公子先后逃走,重耳逃到了蒲城,夷吾逃到了屈城。晋献公二十二年(前 655 年),晋献公因两位公子的不辞而别而大怒,认定他们有阴谋,于是就派公使勃鞮去讨伐蒲城。在追击中,重耳逃走,勃鞮追上他砍掉了他的袖口,重耳逃到了母亲的故国翟国,从今踏上了长达十九年的流亡之路。 在重耳最为落魄的这些日子里,有位大臣叫做介子推,他对重耳忠心耿耿,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