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互联网+”促进教育教学变革与创新高校信息化建设已步入“互联网+”阶段,要实现“互联网+国关”,必须做出整体思考和规划,用互联网思维推进校园治理、推动教育管理现代化、促进高等教育教学的创新与变革。精细化服务教育教学“十二五”期间,我校结合实际,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取得了新的突破。在完成一系列教学平台建设的同时,我校提出“精细化服务教育教学”的理念,运用“互联网+”思维,让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入融合。我们从课程建设出发开发应用系统,充分挖掘教学内容,培养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使教师和学生获得更好的教学体验,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创新改革的推动作用。我校外语学院开设的英美报刊选读课是我校传统精品课,从上世纪 60 年代开设以来,这门课就以教学内容新、信息量大而著称,对学生学习“活的”外语、开阔视野、追踪前沿、提高语言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教学方式多采用教师选取教材,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相比较而言,教师的工作量极大,教学的互动性也明显不足。在当今的信息爆炸时代,如何在海量信息中寻找到真正有意义的信息逐渐成为一个课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英语新闻以2网络形式出现,其时效性更强,获取更为便捷。教师也试图寻找时效性强、文章结构清晰、内容有吸引力的英语新闻作为阅读材料来替代传统教材,但苦于专用系统的短缺,不得不使用人力上网搜索,耗费极大的时间和精力,效果却并不明显。同时,因为教材时效性存在不足,更加无法照顾不同学生的不同阅读兴趣,基本停留在语言教学本身的层面。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授课教师结合教学经验对于课程在互联网环境下的转型发展提出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观点,技术部门相向而行,双方通过深入调研和讨论,确定了建设我校英美报刊选读系统的目标,即针对英美报刊选读的课程特色,构建一个可在任意主流终端使用的网站系统。经过共同努力,这一系统已经投入使用。目前,该系统可对当今全球主流的英语新闻媒体网站上发布的新闻做到实时采集、存储、抽取、检索以及分析,方便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工作,使师生能够便捷、高效、直观地获取相关知识。深度融合的另一个例子是我校课程中心项目。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按照教育部总体规划并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利用“互联网+”思维,进行混合式教学方法改革的有益探索,收到了明显的效益。通过建设校内优质课程运行的辅助平台及相关软硬件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