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公司的管理之道人才是“宝”,这对建筑设计公司来说最恰当不过了。在建筑设计公司,设计凌驾于公司之上,而驾驭设计的就是拥有创意智慧的人才了。那么,在一个建筑设计公司中,不同阶段会有怎样的人才结构对于不同背景的人才,实施哪种管理手段更有效为此,我们采访了上海联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薄曦。 团队多元化的人才结构 一个团队的人才结构对其运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便于掌控的团队一定是最适合公司进展的。 《建筑英才》:联创的团队构成有着自己的特色,在年龄结构、知识背景、地域特点上都有别于其他公司,请问形成这种结构的原因是什么 薄曦:在地域方面:公司的总部设在上海,员工来自五湖四海,重要管理层都是东南大学同学。虽然大家不见得全是上海人,各自的工作也不在一个区,但因为上学在同一所学校,不仅会有一种很亲切的校友情结,也会带有一种“家族”色彩,便于工作中的相处和沟通,这也是选址在上海的原因之一。应该说主因是基于“地缘”关系。 知识背景和年龄结构:公司的高层都拥有建筑学背景、约 25 年左右的从业经验,大部分是恢复高考后的毕业生,平均年龄在 40 岁左右。应该说我们的人才结构比较全面:既有从国内大设计院引入的人才,也有高校老师,还有从海外引进的海归人才。在整个团队中,这三种人比较多。但是,随着公司的不断进展,我们的团队人才已经多样化了,现在已经有天津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的学生加入公司,逐渐在形成一个多元化的团队。 我们公司的人才架构看上去可能会比较复杂一些,但管理模式却是比较简单的。设计公司的核心是制造,需要不同背景、不同的思维方式一起碰撞。我们希望不同性格的人在这样一个大家庭中一起互动。 应该说,联创目前的人才架构,是由公司目前在行业中的状况所决定的。 《建筑英才》:对联创来说,现在面临的最大压力来自哪些方面 薄曦:应该说是人才压力。建筑设计公司进展阶段不同其用人标准也不同,在进展初期,一般的建筑设计公司 80%的精力会在市场开发上;进展中期,随着客户的增多,市场压力变小了,人才压力就变大了。 对设计公司来讲,要把客户项目做好靠的就是人才,这也是建筑设计公司最核心的东西。所以,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建立健全了绩效、培训体系后,就把大量的精力放到人力资源上。我们要花大量的精力选人,仅我自己面试的员工就超过了 100 人。所以,人力资源部门的压力很大,因为人才对设计公司太重要了。 管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