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的预防与护理进展目的减少压疮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压疮的产生机制、诱因、预防、治疗及护理等进行多方面的研究。结果临床护士预防压疮意识增强;压疮知识不断地更新;护理质量得到提高。结论压疮的预防很重要,它可使有限的医疗护理资源合理分配,从总体上提高护理质量,不仅明显有利于患者,還能减轻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标签:压疮;评估;预防;治疗压疮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这种并发症又被称为席疮、压力性溃疡等。这种并发症机制复杂,诱因也比较多,主要是由于患者局部组成长时间压卧从而造成局部血液发生阻碍,造成患者局部缺血,缺氧等造成组织坏死。近十余年,各个国家对患者压疮的预防和治疗有很多相同之处,但对压疮的发生和压疮的预防的也有很多不同之处。与国外相比,我国运用的护理相对不足,往往在患者身上发现压疮时才被动的采取护理措施,而不是主动运用护理程序预防压疮,尽可能降低压疮的发生。因此,对护理人员来说,在临床上预防压疮的发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危重患者病情危重,加之长期卧床,极易发生压疮[1]。压疮不仅会给患者造成很大的身体痛苦,无形中还会增加患者病情,严重者将威胁其生命,给家庭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根据相关实验数据结果显示:荷兰中超过 1%的卫生保健经费用来预防和治疗压疮[2],美国的压疮治疗费用每年达 10 亿美元[3],因此压疮的发生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经济负担。压疮的易发人群为长期卧床、脊髓损伤、慢性神经系统疾病等各种消耗性疾病及老年患者,若有肥胖、疼痛、发热、使用镇静剂、低蛋白血症、大小便失禁、骨折、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等患者更易发生。1 病因与发生机制目前病因学及病理学观点认为,压疮是由压力、剪切力及摩擦力联合作用引起,对局部组织的持续性垂直压力是引起压疮的最重要原因。皮肤受潮湿或排泄物的刺激、营养状况、年龄、体温升高、矫形器械使用不当等促成因素是影响压疮形成的重要因素。压疮的病理实质是:受压部位皮肤软组织的缺血缺氧性坏死。只要够长的时间,施加足够的压力,任何部位均基本可发生压疮。普遍认为:压疮主要是由于患者体内的垂直压力超过毛细血管所能够承受的压力,从而造成患者体内皮细胞损伤及血小板聚集,从而影响身体局部组织血运清洗。当患者发生压疮时会造成毛细血管、微静脉发生扩张和水肿等,从而造成周围组织出血,最后表皮坏死脱落[4]。当患者所承受的剪切力作用在患者深层组织时将会造成组织间的移位,使得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