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中学音乐教学的几点感悟 音乐,是育人之核心,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普及美育,提高民族道德素养,进展学生制造力的必要途径,在素养教育中,它具有其它学科所无法替代的功能。 可当前,在长盛不衰的“应试教育”观念影响下,被人们戏称为“小三门”之一的音乐,本就难以受到学校家长、学生的重视;再受到经济、环境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农村小学音乐老师严重缺乏,而兼职老师又重“主”轻“副”,导致音乐教学几乎名存实亡。 学生进中学后,缺少对音乐课的正确认识,认为音乐训练不有用,不实惠,还不如学唱流行音乐来得实在,使得中学音乐教学困难重重。怎样使学生在一周仅45分钟的音乐课中,把握应把握的音乐学问及技能,更好地得到音乐美育的熏陶,这成为中学音乐老师的责任。在此我想谈谈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端正学生思想,树立学习信念 老师首先要取得学生的信任,以情打动学生,以理劝告学生,情理结合,消除学生对基本学问、技能的厌恶、对抗等消极的情感反应。让学生明白,音乐素养在高校及社会已成为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它能提高人们的精神娱乐,使生活更充实。音乐的双基学习、音乐欣赏的目的是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音乐的感受能力,更好地体会出音乐美。 老师在教学中应时时对学生学习的成果准时地给予确定,上课时老师要精神饱满,热情洋溢,循循善诱,要时常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提高学生主动性,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接纳条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的保持则要让学生时时能体验到胜利的喜悦,假如学生能力达不到老师上课要求,学生就会丧失信念,最终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起先,老师可顺着学生的基础,适当降低大纲要求,“以退为进”。其实,符合学生实际的目标能让学生获得胜利的喜悦,对音乐的训练有一个主动的心态,这种动力,将促使学生不断向高层次攀登,能力不断进展,经过几个周期,必将完成大纲规定的目标。例在识谱训练时,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大部分学生都宠爱唱歌,让学生先学好感兴趣的歌曲,再按学生把握的曲调像唱词一样唱谱,凭借对唱曲的剧烈兴趣,慢慢学会识谱;然后老师再引导学生慢慢具备读新谱的能力。 二、变抽象为形象,以兴趣促“双基” 要使音乐教学真正起到美育的目的,普及好音乐文化,学生必需要先把握确定的音乐基本学问及技能,为此我首先培育学生的识谱能力和视唱水平。开始学生对于视唱简直无法下手,甚至连单个的音拿出来让他念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