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机器人课堂教学的实践策略 [内容摘要]机器人,我们现在都已经比拟熟悉了,她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一个拓展平台已经得到各方面的认可:让机器人走进课堂,走向每一位学生,让更多的孩子了解机器人,培育孩子综合能力和信息素养。然而,当我们看到机器人这个特别的课堂教学平台的亮丽风景的同时,我们还在思考:机器人课堂教学中到底要教什么?采纳怎么样的教学模式与策略学生才会感兴趣?对机器人教学成效又该怎样评价?本文就以这样的思路,谈谈我对机器人课堂教学实践策略的思考。[关键词] 机器人 课堂教学 实践策略随着机器人课堂教学活动的不断推动,实践中的我们都遇到类似的困惑:学生对机器人的兴趣很高很高,可是在短短几堂课的教学实践之后,学生的兴趣、学生的热情似乎大打折扣,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这种变化,怎样才能让机器人课堂“活〞起来,让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机器人学习中的各种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地做到活学活用。一、找准机器人教与学的支点:机器人课堂教学到底要教什么 1.机器人课堂教学需要准确定位首先,我们必须清楚地意识到,我们所讲的机器人不是一门学科,他不是大学所学的机器人学科“下放〞到我们中小学的学习中来。其次,我们必须明确我们开展机器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育学生对机器人讨论的兴趣,同时培育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今,新课程提倡讨论性学习,真正的讨论性学习才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而我们的机器人的学习属于真正的讨论性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得到多元的乐趣体验,与生活息息相关。 因此,我觉得我们的机器人课堂教学的核心应该是:程序设计初步知识,在此根底上培育孩子协作、创新的多元智能。 2.认清机器人课堂教学对老师提出的要求 作为机器人课堂教学实践的我们自身需要做好各项准备,这也是对我们参加机器人课堂教学实践所提出的具体要求,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机器人课堂实践对我们的要求很高,主要表达在:1.有一定的耐心。2.有一定的动手能力。3.有一定的电子技能技术。4.有一定的程序编写能力。5.有一定的制造欲望。6.有一定的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激情。 由于机器人的教学还是处于起步阶段,我们都还在不断了解,也都在“摸石头过河〞,我们自身的准备工作,对自身所提出的要求,做得踏实一点,要求严格一些,在教学中就可以做到游刃有余。二、瞅准机器人教与学的时机:什么时候开始教学机器人 机器人的学习需要学生的生活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