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 110 事迹学习心得体会五篇 漳州 110 事迹心得范文 1 经过 20 余年进展,“漳州 110”精神已变身福建漳州的靓丽名片,成为社会各界乃至全国公安机关创新打击犯罪机制的精神高地。 从接警快、派警快、到场快、处置快,努力实现快速反应,到“主动预警、精细布警、多维接警、动中出警和智能化指挥、精准化服务、标准化执法、专业化建设”,“漳州 110”精神“以人民为中心,做人民的保护神”核心内涵愈发厚重。 突出忠诚使命,突出止于未发,突出更快更灵,突出共治善治。 “实践证明,止于未发是对人民最好的保护。”漳州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黄华安说,“我们把这一理念贯穿于公安工作的各个方面,不断推动警务前置,切实增强忧患意识,牢牢坚持底线思维,努力把风险隐患分析研判在先、防范化解在前。” 源头治理 芗城分局巷口派出所辖区地处漳州中心市区,是漳州市金融、商贸和娱乐中心,为治安复杂和案件多发地区。如今,通过全所民警不懈努力,辖区发案明显减少,治安秩序更好,群众满意度更高。 巷口派出所所长张长禄介绍,依托城乡社区网格治理“2+N”模式暨“社区(乡村)110”,巷口派出所全面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近 3 年,该所共排查矛盾纠纷 421 起,涉警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在 92%以上。 “我们的目标就是聚焦止于未发,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着力打通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米’,推动社区更加和谐稳定进展。”漳州市公安局副局长、芗城分局局长陈建生表示。 日常工作中,非警务警情不仅消耗了大量的警力,而且严重影响了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怎么办?“加强社会联动,构建共治善治格局。”黄华安介绍,面对人民群众的需求更加多元多样,根据福建省公安厅党委要求,漳州市公安局强力推动非警务警情的源头分流和化解处置,“既确保人民群众的需求得到满足,又为公安 110 减轻了非警务压力,为止于未发制造前提”。 聚焦止于未发,聚焦源头治理。 据介绍,漳州市全面升级 12345 便民服务平台,实行公安 110分别与“民生 110”,即 12345、12348、12319“三方通话”、平台流转,推动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处置 110 非警务事项,确保人民群众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能第一时间得到专业高效解决。2024 年,“民生 110”话务量 60 余万件,除当场答复外,立项办理 20 余万件,满意率达 98.9%。 延安北路是漳州市区的文化娱乐中心地带。入夜,“漳州110”的警车准时出现在路面,开展驻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