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放炮”现象的分析 (1)“放炮”的产生 “放炮”是由于焦炉煤气和空气混合 回火而产生的。一般“放炮”是在交换后 10-20s 之间发生。 由于交换设备或煤气管路泄漏,外界空气被吸入,二者混合达到焦炉煤气的爆炸极限,遇高温、火花从而产生“放炮”。 (2)常见“放炮”发生原因 ① 下喷管及其四周泄漏 ② 焦煤支管压力低,回火而引起“放炮” ③ 交换旋塞开关不正,旋塞转动角度不够或已超过 90℃,仍未全关,以至造成漏入的煤气和除炭口进入的空气混合而发生爆炸。 ④ 上升气流的残余煤气与除炭孔进入的空气混合产生“放炮” ⑤ 交换旋塞芯与外壳研磨不好或加油不及时,以至外界空气被吸入。 ⑥ 交换旋塞密封面小,交换末期空、煤混合。 解决办法: ① 下喷管及其四周的严密; ② 减小焦煤支管管径,增加煤气压力,防止“回火”发生; ③ 加强检查,及时处理地下室煤气泄漏; ④ 适当调整交换中停止加热时间; ⑤ 集中润滑技术的采纳,有效地解决了因缺油引起泄露而导致的“放炮”; ⑥ 设计交换旋塞时,三通面适当减少,增加密封面。 通过调节交换链条行程、扳杆角度和前后位置,保证交换旋塞全关,不漏煤气。 通过将交换旋塞的转芯与外壳研磨良好和加强润滑,并调整交换旋塞顶丝使弹簧有必要压力,保证交换旋塞的严密。 严格检查并处理地下室横管、小支管和立管三者的连接处以及立管与砖煤气道的连接处,保证地下室煤气管道连接处严密。 加强砖煤气道的灌浆或喷补,保证砖煤气道的严密。 将集气管压力提高到比正常生产时高 20-30pa,保持炭化室产生的荒煤气不与燃烧系统互相串漏,有利于炉墙石墨保护层的及早形成,防止荒煤气串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