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 境 医 学 概 论编写单位: 公共卫生系环境卫生教研室适用专业及层次:四年制本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参考学时数:学时 60〔理论:54 学时;实验:6 学时〕完成时间:第 7 学期考核方式:考试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环境医学是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也是卫生事业管理的重要根底学科。环境医学揭示生活居住环境因素、职业因素以及饮食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开展规律,为充分利用对人群健康有利的因素、消除和改善不利的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措施。它对于医疗卫生工作者和管理者熟悉我国卫生工作方针、法律法规以及卫生监督体系,掌握现代化的医疗卫生管理理论与技能十分重要。?环境医学概论?是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医学的根本理论和知识,学会开展环境医学工作的根本方法和技能,同时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二、授课内容及分级要求〔下划实线局部为掌握内容、下划虚线局部为熟悉内容、未划线局部为了解内容〕第一章 绪论1、环境的概念和分类;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特征:剂量效应关系和剂量反响关系、敏感人群、微量元素的健康效应;环境医学的根本讨论方法。2、环境污染物的健康危害特点和类型:环境污染的急性危害、慢性危害、致癌作用和环境污染物的生殖发育毒性和内分泌干扰作用。公害的概念、历史。3、 我国环境医学的开展简史。4、 我国环境医学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第二章 环境流行病学1、 环境流行病学的定义及开展简史。2、 环境流行病学的讨论内容:暴露的定义、分类及暴露的测量与评估;效应的定义、健康效应测量技术;混杂因素的定义、分类及混杂的预防和控制。3、 环境流行病学讨论方法: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流行病学;实验流行病学。环境流行病学讨论的实施。4、 环境流行病学的应用:环境卫生监测;政策法规的制定。第三章 环境毒理学1、环境毒理学的讨论对象;主要讨论内容和任务;主要讨论方法:体内试验、体外试验、人群调查。2、生物转运的概念;化学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化学物的吸收、分布和贮存、排泄;生物转化的概念;生物转化的反响类型、影响因素。3、根本概念:毒物、环境毒物、毒性、剂量、致死剂量或致死浓度、绝对致死量或浓度、半数致死量或浓度、最小致死量或浓度、最大耐受量或浓度、阈剂量或阈浓度、最大无作用剂量或浓度;环境化学物的毒性作用及分类;环境化学物的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