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社会工作的领域与内涵第一节 社会工作的缘起与进展一、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一)思想背景1.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助人思想,基督教的博爱思想等,是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最早的思想来源之一。2.起源于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的人道主义是一种把人的权力、价值和尊严放在首位来考虑的价值观念,它承认人的一切权力与生俱来,包括人的生存权、进展权等,人道主义强调人的尊严、重视人的价值和平等权力,对社会工作的出现产生了重要的影响。3.社会福利观念从“个人责任观”向“社会责任观”的转变,对社会工作的进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二)时代背景工业化、市场经济等在欧美的推动,导致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出现了各种社会问题,这是社会工作产生的基本的时代背景。1.工业革命导致的社会转型加速了传统社会福利模式的解体。2.工业化、市场经济导致了社会收入分配愈益两极分化,激烈的竞争使中小企业破产,使工人、农民变成赤贫者,激起了尖锐的社会矛盾。3.工业革命、市场经济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社会关系,将以初级关系(血缘、地缘关系等)为主的社会变成了以次级关系(业缘关系)为主的社会。二、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实践)▲(一)产生:西方的社会工作形成与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二)形成: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颁布“济贫法”(Poor Law)。这部济贫法是英国第一部成文的济贫立法。这部法案的颁布一方面推动了英国社会福利的制度化进程,另一方面则直接推动了社会工作专业的前身——志愿助人活动的进展。内容:(1)规定每一个教区每周应向地主征收济贫税,明确了政府在救济贫民问题上的责任。(2)规定贫民救济应由地方教区举办,每一个教区设立监察员若干人,中央政府亦设置监察人员。首创国家设立机构、建立制度进行救济的先例。(3)规定凡有工作能力的贫民,必须参加工作,以工作换取救济。(4)禁止无家可归者及无业游民行乞游荡,设济贫所收容济贫,强迫其在济贫所里工作。(5)规定人民有救济其家人和亲属的义务,教区即公共救济机构仅在贫民不能从其家人或亲戚那里获得救济时,方给予救助。(6)济贫法将贫民分成三类:①体力健全的贫民,须强迫入“感化所”或“习艺所”工作;②不能工作的贫民,包括病患者、老人、残病者、精神病患者及须抚育小子女的母亲,令其进入“救济院”或施以“院外救济”; ③失去依靠的儿童,包括孤儿、弃儿或父母无力抚养的儿童,设法领养或寄养。意义:首先,政府负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