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创新性学习的设计与实践网络环境下创新性学习的设计与实践 网络为创新性学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信息社会是学习化社会,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性学习是人的进展的内在要求。罗马俱乐部在著名的讨论报告《回答未来的挑战》中提出,要推动一种新的学习观——创新性学习。创新性学习是与传统的学习方法——维持性(接受性)学习相对立的一种学习,是指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新知的过程,对知识整合、建构的过程,进行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的过程,通过学习提高发现、吸收新信息和提出新问题、创新信息的能力。 自主创新性学习的主要特征是预期性、参加性。(1)预期性主要表现为:学习目的明确,能主动规划自己的学习;善于有选择地学习,具有捕捉、理解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能独立思考,多向思维,探究新问题等。(2)参加性强调社会化实践,善于人际交往、能主动适应群体生活,有责任感,善于协作。预期性和参加性的结合,体现了人的个性化和社会化的统一。反映在学习方式上,即是自主探究学习与互动协作学习的结合。 网络及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手段,为创新性学习提供了理想的认知工具和理想的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创新性学习有 5 个中介要素,它们都可以在网络学习环境中找到实践支点。 (1)语言。这一中介要素历来受到重视。网络环境大大增添了语言的魅力。 (2)工具。工具是人的认识器官的延长,基于网络环境的工具具有其它一切传统学具无可比拟的优势。 (3)价值。价值是最重要的学习要素,是创新性学习的动力。重视这一因素,旨在使学生学会主动选择,网络学习为学习者提供了巨大的选择空间。 (4)人际关系。维持性学习中的人际关系是一种垂直的、老师权威型的、不平等关系,成为学习的障碍。在网络作为工具的创新性学习环境中,学习者本人处于中心,是知识和信息的探究者,又是提供者和分享者。 (5)形象。形象引发直觉、联想和综合概括才能,在创新性学习中有不可缺少的独特作用。网络的多媒化、形象化特征,是非网络环境下的学习难以企及的。 自主探究学习和互动协作学习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创新性学习的两种主要学习模式。这两种模式都是依据创新性学习原则,以建构主义学习论为支点。建构主义学习论强调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下主动探究,主动发现,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即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学习目标。同时,皮亚杰指出,协作学习在儿童的认知进展建构中也是一种主要的方式。协作学习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