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痈(阑尾炎)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1、气滞血瘀证:脘腹胀闷,脐周痛苦阵作,随即转移至右下腹,按之剧,恶心欲吐,不热或微热,大便正常或便秘,尿清或黄,舌质正常或暗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紧。2、瘀滞化热证:腹痛较剧,右少腹硬满,按之痛甚,或可扪及压痛之肿块,发热,自汗,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3、热毒炽盛证:腹痛更甚,弥漫全腹,腹皮硬,手不可近,壮热自汗,大便秘结,小便淋涩,舌质红绛,舌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腹痛1、腹痛多起于脐周和上腹部,开始痛苦不甚严重,位置不固定,呈阵发性,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在右下腹部,痛苦呈持续性加重。70-80%的急性阑尾炎具有这种典型的转移性腹痛的特点,但也有一部分病例发病开始即出现右下腹痛苦。2、观察腹痛的特点,痛苦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有无压痛、反跳痛。单纯性阑尾炎是轻度隐痛;化脓性呈阵发性胀痛和剧痛;坏疽性呈持续性剧烈腹痛;穿孔性阑尾炎因阑尾管腔压力骤减,腹痛可临时减轻,但出现腹膜炎后腹痛又会持续加剧。盲肠后位阑尾炎痛在右侧腰部;盆腔位阑尾炎痛在耻骨上区;肝下区阑尾炎可在右上腹痛;极少数左侧腹部阑尾炎出现左下腹痛。3、卧床休息,实行舒适的体位,轻者可适当活动。4、病室保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环境宁静,避开人多刺激。5、保持情绪稳定,避开过度紧张等不良情绪刺激,鼓舞患者说出痛苦的感觉,可实行交谈、听音乐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使患者气机条达,缓解痛苦。可遵医嘱适当给予镇痛药。6、根据不同的证型口服中药治疗,中药宜温服,并观察服药后反应。7、对于单纯性阑尾炎或阑尾周围脓肿形成者,在服药的同时,可根据炎症的范围或脓肿的大小,将药物外敷于右下腹部皮肤上进行治疗。用芒硝 500 克装入布袋后外敷。大蒜糊剂外敷,每日 2-3 次。如意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每日 1-2 次。8、针灸疗法:具有促进肠蠕动、促使停滞物的排出、改善血运、止痛、退热、提高人体免疫机能等作用。主穴:双侧足三里或阑尾穴,配穴:右下腹阿是穴,剧痛加天枢;腹胀加大肠腧、次髎。均取泻法,每次留针小时,每个 15 分钟强刺激 1 次,每日 2 次。加用电针可提高疗效。9、中药灌肠:可采纳通里攻下、清热解毒等中药灌肠,如大黄牡丹汤、复方大柴胡汤等煎剂 150-200ml,直肠内缓慢滴入(滴入管插入肛门内 15cm 以上,药液 30 分钟左右滴完),使药液直达下段肠腔,加速吸收,以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