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钟鼓楼历史导游词 西安钟鼓楼导游词 1 西安鼓楼是所存在中国最大的鼓楼,位于西安城内西大街北院门的南端,东与钟楼相望。鼓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清康熙三十八年和清乾隆 5 年先后两次重修。楼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击鼓报时,故称“鼓楼”。 鼓楼横跨北院门大街之上。鼓楼和钟楼是一对孪生兄弟,相距仅半里,互相辉映,为古城增色。鼓楼是明洪武十三年(公元 1380年)建成的,比当初的钟楼早建 4 年。楼基面积比钟楼楼基大 738.55平方米,通高 34 米,雄杰秀丽不亚于钟楼。古时楼上悬挂一面大鼓,傍晚时击鼓向全城居民报时,故称鼓楼 古时击钟报晨,击鼓报暮,因此有“晨钟暮鼓”之称。同时,夜间击鼓以报时,“三鼓”,就是“三更”,“五鼓”就是“五更”,一夜共报 5 次。明代的西安城周长 11.9 公里,面积是 8.7 平方公里,鼓楼地处西安城中部偏西南,为使鼓声能传遍全城,就必须建造高楼,设置大鼓。明、清两代,鼓楼周围大多是陕西行省、西安府署的各级衙门,这些衙门办公和四周的居民生活都离不开鼓声,鼓声亦成为当时人们最熟悉的悦耳之声了。李允宽所书写的“声闻于天”的匾额,画龙点睛,说明了鼓楼的实际意义。 现在楼内设有楼梯,登临楼上,凭栏便能眺望全城景色。西安鼓楼是城内明清建筑物的主要标志和代表之一。 从 50 年代开始,人民政府曾多次修缮鼓楼,90 年代又贴金描彩,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文物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事业的进展,恢复“晨钟暮鼓”,1996 年西安市决定重制鼓楼大鼓。重制的大鼓高 1.8 米,鼓面直径为 2.83 米,系用整张优质牛皮蒙制而成。鼓腹直径 3.43 米,重 1.5 吨。上有泡钉 1996 个,寓意 1996 年制,加上 4 个铜环共 2000 年,象征公元 2000 年,催人奋进,跨入二十一世纪。该鼓声音洪亮、浑厚,重槌之下,十里可闻,是中国最大的鼓。在钟楼和鼓楼之间,开辟为钟鼓楼广场,绿草红花点缀其间,造型独特的声光喷泉不时变换,是古城人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西安钟鼓楼导游词 2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钟鼓楼及城墙沿途讲解的导游__钟楼的钟声诠释了西安古城的古朴和这座历史古城的浑厚。那么接下来的时间里大家会在欣赏钟鼓楼城墙沿途风景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西安这座古城风韵的另一面,那就是西安的饮食文化,说起西安的饮食,大家能否说出西安有哪些比较有名的小吃吗? 西安的饮食文化洋溢着浓郁的西北风情,品尝西安的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