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女老师的日常教育实践【内容提要】在日常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必需讨论导致老师以他/她自身的方式实践日常教育和“消费”教育理论和政策的原因。女老师作为老师群体的重要组成局部,面对着自身生活世界与公共教育话语的剥离。学校管理的控制特征使她们倾向于“防备性教学”。为了更好地进行自我理解并为教育理论讨论积累素材,可以采纳自传的讨论方法,来构筑课程与女老师日常教育实践的桥梁。 【关 键 词】课程/女老师/日常教育实践/性别 古德莱德(Goodlad)曾经把课程分为五个层面:(1)理想课程(ideal curriculum):是课程专家对课程进展的理想设计,即课程的应然状态。(2)文件课程(formal curriculum):是由课程讨论者制定的一套文件,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法律规范和相应的教材等。(3)领悟的课程(perceived curriculum):是实际工作者对文件课程中所反映的理念、目标和具体内容方法的领悟。(4)实施的课程(operational curriculum):是教学中实际上 发 生 了 什 么 。 ( 5 ) 经 验 的 课 程 ( experiential curriculum):是同学在课程学习后实际上得到的经验。[1] 作为课程理论和政策使用者的老师,其活动领地主要是在领悟和实施的层面上。理想课程和文件课程只有通过领悟和实施的课程才能贯彻实施。例如在我国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中,国家颁发的课程改革纲要和由专家们设计开发的有关新课程的一系列计划、目标、教材以和教育专家对新课程的理念诠释等等,都属于理想课程和文件课程层面,它们在实践中会发生怎样的意义变形则要看从事日常教育实践的老师们对它们的理解和诠释了。就是说,“教育实践者虽然有时会顺从甚至同意了理论和政策的征服,但对施加给他们的观念、法律规范和法则,却常常可能做出不同于讨论者和政策制定者的理解。也许不是断然拒绝和抵制,他们的方式是在使用这些理论和政策的时候给予这些理论和政策不同于自身或本意的改变”[2]。所以,假如要关注新课程的实践效果,那么我们就必需讨论导致老师以他/她自身的方式实践日常教育和“消费”教育理论和政策的原因。老师的日常教育实践是老师自己与教育理论和政策互动的结果。一般来说,老师们在学习了新的教育理论和政策之后,会生产出一种既非老师原来的又非严格新理论和政策意义上的修改过了的实践。这一新的实践是老师积极建构的结果。而一旦我们把目光转向老师们的自主建构,那么老师的性别差别就会凸显在讨论者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