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超市的商品管理 经过几年的大规模扩张,国内超市走完了西方超市几十年的路,其速度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在我国流通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具大的推动作用,但要真正达到成熟,还有很远的路。事实上,超市在我国的进展,仅仅完成了“形”的扩张,即基础设施等显性要素的完善,目前正在向质的凝聚和延伸阶段迈进。 在两个阶段交替的时刻,超市经营中存在很多问题,也是因“形”的扩张过程中,超市内涵性要素相对缓慢和滞后而形成的,众多问题中首先要解决商品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一、商品管理的现存问题 1、商品管理紊乱,经营缺乏特色 我国超市扩张速度举世瞩目,在零售业态结构中所占比重很高,但大多数属于“克隆型”的,商品结构趋同。无论大小超市,不管目标顾客需求,不顾服务范围大小,经营品种几乎包括了食品、服装、日杂用品、家电等所有商品大类,在 800—1000 平方米的中小型超市的空间内,几乎可以看到大型综合超市中的所有商品品类,由于店面空间和资金限制,造成补货不及时,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事实上,超市在选址时就应该定位自己的目标顾客,定位超市的服务范围,明确自己的商品经营深度和广度的指标系数。比如,根据所选位置和店面空间大小、资金实力、周边消费环境,以及市场空间,将所经营的超市定位在大型综合超市,那么超市商品管理应在广度上做大文章,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在吃、穿、用等方面的一次性购足需要,这就要求商品大类必须齐全,而深度上适可而止,不宜过于突出,一般大型综合超市经营品种可达到二三万种。 2、商品结构不合理? 商品结构是超市在一定经营范围内,按一定标准将商品划分为若干类别和项目,并确定其在商品总构成中的比重,比如说,标准食品超市中食品占全部商品构成的 70%,其中生鲜食品鲜肉、蔬菜、水果等占全部食品的 50%以上;又例如,合理的商品结构往往是主力商品占 20%,辅助商品和其他一般商品占80%,均属于商品结构内容。? 商品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消费者的需求是否可以得到高水平的满足,我国超市商品结构的不合理,给消费者带来很多不便。其不合理首先表现在:其一,同一品牌的各小品种的结构与消费结构的不吻合。以潘婷洗发水为例,这个品牌的洗发水因针对性不同,而分为适用“丰盈弹性”和适用于“干枯受损”发质两种,超市目标顾客的消费结构表现的“丰盈弹性”与“干枯变损”的比例为 l:3,而超市的商品结构却为 3:l,这种不合理的结构,就不能最大限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