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量学测量与测量量表一。测量:依据一定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三元素:事物(测量对象属性特征) 数字(某一属性的量,特征:区分性+序列性或等级性+等距性+可加性) 法则二。测量要素: 1.参照点:计算的起点-相对零点 2.单位:测量的基本要求,条件:有确定意义+有相同价值三。测量量表:斯蒂文斯 按量表精确程度从低到高分成 4 水平1。命名量表:只用数字代表事物,把事物归类(代号+类别) 数字只作标记和分类 不能作数量化分析2。顺序量表:指明类别,类别大小或某种属性程度 无相等单位,无绝对零点,仅表示等级不表示属性真正量,绝对值3.等距量表:不但有大小关系,还有相等单位,数值可作加减运算,但无绝对零点,不能作乘除运算4。等比量表: 有相等单位,有绝对零点,可作加减乘除运算 心理测量一般在顺序量表上进行心理测量: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操作程序,观察少数人有代表性的行为,对贯穿人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量化分析的一种手段特点:1。间接性:无法直接测量,测量外显行推论心理特质(描述一组内部相关,联系行为时使用的术语,对刺激作反应的一种内在倾向) 2。相对性:对人行为比较时,没有绝对标准 3.客观性:标准化(项目,计分原则和手续,分数转换和解释)按功能分:1。智力测验 2。特别能力测验 3 人格测验:问卷法(MMPI 16PF EPQ)+投射法(罗夏测验,主题统觉 TAT)材料性质:1。文字测验 2.操作测验材料严谨程度:1。客观测验(直接理解,无须猜想遐想) 2.投射测验(问题模糊,须用想象力,投射被试者思想情感,经验)测验方式: 1.个别测验 2。团体测验测验要求: 1。最高作为测验(作出最好回答,有正确答案) 2。典型行为测验(按习惯方式反应,无正确答案)错误测验观: 测验万能论 测验无用论 心理测验即智力测验正确测验观: 是决策的辅助工具 不完善三类心理测验:1.智力测验:吴天敏-中国比内量表 龚耀先-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韦氏儿童(C—WISC),韦氏幼儿(C—WYC—SI) 林传鼎-韦氏儿童(WISC-CR) 张厚粲-瑞文标准型测验(SPM) 李丹—联合型瑞文测验(CRT)2。人格测验: 艾森克人格问卷(EPQ) 卡特尔 16 人格因素问卷(16PF) 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I)3。心理评定量表: 精神病评定量表, 躁狂状态…。 抑郁…. 焦虑…. 恐怖…。心理测验进展: 高尔顿—奠定统计学基础,提出气质特点和智能的遗传性,设计测量遗传差异的方法 卡特尔-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