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经济将进入过渡期 “中心—外围论——过渡期的总路线”。 在 2024 年之前,中国经济将进入过渡期,大起大落已经不是这个时代的特征。谋定而后动,是过渡期的基本原则,转换分析逻辑为谋者之首.水落石出,总量分析让位于结构分析,结构主义当大行其道。 中国经济是一个等待手术的病人,市场内生力量与结构性恶化的博弈贯穿其中。博弈的结果是“强中心"与“弱外围”特征愈发明显。 过渡期,中国经济将在一个箱体内运行,增长收敛,通胀成慢性病,经济弹性减弱。但中国不会硬着陆,通胀也在政府可控的轨道内运行,外部冲击因为国际需求的收缩而减弱。 过渡期政策以维护既得利益为基本原则,政府负债扩张之路尚在途中,但未到全面解决结构性问题之际。房地产政策不会转向,风险的化解依赖于房地产资本化与资本市场的发育。货币政策将会定向宽松. 过渡期生产弹性弱化.下半年,成本的下降将阶段性增强经济的弹性,从而迎来周期探底后的反弹。6—7 月生产环比触底,10 月左右同比触底向上。 中心与外围的形成是市场自我演化的必定,更是政策催化的结果。资本分布与产业利润的差异在组织创新的作用下,中心与外围分化严重。外围与中心的联通产生了一种“傍大款”的商业模式。 过渡期投资的不确定性主要来源于政策的不确定性。周期变换中弱平衡的利益格局受到些许外部力量的冲击将会产生系统性的风险。 下半年,现金不为王。按“强中心”与“弱外围"的逻辑配置股票资产,中心的动态化与外围的专业化是核心。对于美国国家债券来讲,难觅趋势性机会,以猎取高息票为主。中周期将启动 看好中游、周期性行业我们下半年 A 股策略观点认为,至少在 2024 年之前,周期股都将是市场的主流。A 股三季度将迎来实质性的起点,看好中游行业.我们认为,2024 年之前,全球经济处于长波衰退后的稳定期,也是中国工业化起飞到成熟的阶段,中周期则在产能利用率较高、设备投资涌动和通胀压力舒缓下逐步由复苏迈向中兴,短周期自 3月份回落以来,也将于 9 月份前后见底,进入回升阶段. 随着影响短周期剧烈波动的各种因素逐步丧失空间和弹性,中周期实质性启动的积极因素正在聚集,市场将从单纯的短波景气映射模式,向着选择核心资产模式演化,市场将在三季度迎来实质性的起点。我们中期策略观点认为,市场将在三季度迎来实质性的起点,建议下半年超配:机械设备、信息服务、电子元器件、信息设备、房地产、化工、交运设备等七大行业,行业配置节奏为“汽车(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