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办法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计办法是什么?是否和普通企业内控制度一致?我们知道,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方式是否健全,直接反映其管理水平,那么怎样才算健全和有效的方式呢?事业单位内控审计的内容与方法(一)内部控制审计是以内部控制为对象,在评审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抽查会计资料的内容、范围和程序,据以进行符合性和实质性测试的一种审计方法。它是从传统的会计事项为基础的详细审计进展而来的一种新型审计方式,不仅可以减少审计风险,还能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益。我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内控管理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政府职能不够明确、行政管理效率低下、政府权力失控、经济活动部门利益至上、违规违纪、贪污腐败等情况。只有强化政府的服务意识,创新政府管理体制,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政府,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实现内部控制程序化与常态化,才能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发生,切实提高公共资金使用效率和公共服务效果,真正实现从“人治”管理向“法治"管理的转变.事业单位内控审计的内容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效果的有效途径。内部控制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被审计单位是否建立健全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合法,有无违反国家、上级有关规定的条款,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经济活动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做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还包括制度与制度之间的衔接是否紧密协调,执行是否有效,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的,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相互制约,是否建立健全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机制,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的相关制度是否健全等。内部控制审计是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加强有效管理的必要手段,审计重点是对内部控制各个控制环节进行审查,目的在于发现制度控制中的薄弱环节。 (一)责任控制制度。责任控制制度是以确定经济组织内部各部门、各环节、各层次及其人员的经济责任为中心的内部控制制度。它由工作岗位责任制和各部门、各环节、各层次的责任制两方面组成。这种制度主要是检查各种岗位责任制给予各职能部门和经办人员的责任是否达到分工明确、职责分明的目的。通过将各项内部管理制度与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相对比,检查和评价各项内部管理制度与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