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存货管理理论综述

存货管理理论综述_第1页
1/3
存货管理理论综述_第2页
2/3
存货管理理论综述_第3页
3/3
存货管理理论综述一、传统存货管理方法理论(一)存货 ABC 分类管理。ABC 分类管理就是将库存物品按品种和占用资金的多少划分为 A、B、C 三类,实行分品种重点管理、分类别一般控制和按总额灵活掌握的存货管理方法。A类存货的特点是金额很大,但品种数量较少;B 类存货金额一般,品种数量相对较多;C 类存货品种数量繁多,但价值金额却很小。如在超市,高档皮货、珠宝首饰、名烟名酒、家用电器、家具、摩托车、大型健身器械等 A 类商品的品种数量并不很多,但价值额却相当大;大众化的服装、鞋帽、床上用品、布匹、文具用具等 B 类商品品种数量比较多,但价值额相对 A 类商品要小得多;至于各种小百货,如针线、纽扣、化妆品、日常卫生用品及其他日杂用品等 C 类商品品种数量则非常多,单位价值却很小.一般而言,三类存货的金额比重大致为A:B:C=0。7:0。2:0。1,而品种数量比重大致为 A:B:C=0.1:0.2:0。7. (二)经济订货量模型(EOQ)。EOQ,即经济订货批量(Economic Order Quantity),它利用数学的方法求得在一定时期内储存成本和订货成本之和最低时的订货批量.典型的存货订货规模就是估算出适度的订货规模,使得成本实现最小化.从 EOQ 模型的推导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只有保持恰当的订货规模,才能使总成本降低.因此,EOQ不提倡小批量订货。 (三)存货周转率.一个公司若要保持较高的盈利能力,应当十分重视存货的管理。在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较大,存货的流动性对公司的流动比率有重要影响,因此,对存货的流动性的分析很重要。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平均存货 存货周转次数=销货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次数 存货周转率指标的好坏反映公司存货管理水平的高低,它影响到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是整个公司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般来讲,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转换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因此,提高存货周转率可以提高公司的变现能力. 二、现代存货管理方法理论(一)准时生产制(JIT)。准时生产方式是日本在 20 世纪 50、60 年代讨论和开始实施的生产管理方式,是一种有效利用各种资源、降低成本的准则。其中心思想是寻求、消除在生产过程中形成浪费的一切根源和任何不产生附加价值的活动,实现这一思想的控制方法和原则是:将必要的材料,以正确的数量和完美的质量,在必要的时间,送往必要的地点.生产系统假如真正运行在准时制生产方式的状态下...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存货管理理论综述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