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途径和策略讨论阶段总结 报告 一、课题提出:家长们忙着打工挣钱,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因此,学生的养成教育不够理想。部分孩子缺少勤奋读书的思想.在行为习惯上表现为贪玩、学习不刻苦,特别喜爱看电视、玩电脑,甚至不完成作业也无所谓……没有较好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小学阶段是培育习惯的关键期,一二年级又是最佳期。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养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教育的核心是培育人的健康人格,而培育健康人格应从培育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二、讨论目标及内容(一)讨论目标:1、老师通过课题的讨论,掌握多元的评价手段和方法,初步构建管理育人,教育育人,服务育人的行为习惯培育体系。逐渐提高老师自身素养,培育科研型教育工作者.2、探究促进小学低段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一些具体操作方法、原则、标准、内容、方式等。3、通过实验,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二)讨论内容:1、小学低段儿童行为习惯的特点及培育策略。2、促进小学低段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目标、原则、标准、内容、方式等。3、讨论老师在教育教学中正确树立现代教育的评价思想的促进作用。三、主要讨论方法及评价原则:(一)本课题在讨论中将主要采纳以下方法:(1)个案讨论法:实行自我教育的形式,在学生中开展自主性教育.即:实践中注意发现典型人物,及时跟踪访谈,树立典型,并进行个案讨论.(2)行动讨论法:积极组织老师根据讨论方案的要求开展实验,总结反思评价标准、评价策略的科学性、可行性及实效性,同时考察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运用,及时通过评价来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3)观察法:老师随时观察学生,发现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变化情况,并发动学生家长积极参加学校的课题讨论工作,把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学校,以达到学校、家庭教育的一致性。(4)经验总结法:重视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摸索其评价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仔细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和规律,不断地提高、创新.(二)评价原则:(1)方向性原则以《公民道德纲要》、《小学生日常行为法律规范》和《小学学守则》为指导,把养成教育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爱祖国的教育结合起来,加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以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进展的需要。(2)科学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