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阶段性总结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一)学习方面的问题 生理心理学讨论表明,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老师、家长又过分看中分数,给小学生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加之现有的教学内容偏难,对学生学习的自立性更是雪上加霜。在如此重压下,学生身心受到了极大损害。儿童年龄越小,学习过程中越容易产生疲劳,假如学生的学习持续时间过长,很容易造成学习疲劳,若学生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会使其视力下降,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大脑供血不足,瞌睡,失眠,头热,脚冷等.在心理方面则会产生抑郁,烦躁,信心不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迟缓等现象. (二)厌学与逃学问题 据调查,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总数的 5% —— 10% .这些小学生主要是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导致长期跟不上进度,又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老师也没能及时地给予鼓舞,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看动画书或玩玩具;要么就在课堂上打瞌睡;或者干脆逃学、旷课,到处游玩.有些农村的孩子厌学情绪还得到家长的支持,干脆辍学在家,帮父母干活,做生意等.还有一些优等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别人超过自己或自己的目标未达到,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三)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 人作为社会人,都有与人交往的需要,通过正常的人际交往、沟通,人就能获得正确合理的社会知识经验,同时获得生活学习的知心朋友,获得困难时的支持帮助者。而假如缺乏正常交往,就会使人无法满足依恋感,内心苦闷而无法宣泄和排除,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求,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有害的。由于目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交往的对象多为成人,在这种不协调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顺境"下生活的,因此,学生普遍存在着较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特点.当他们进入一个新的集体后,在集体中的位置已改变,但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去与人交往,因而在与他人交往中常常是唯我独尊,不能善解人意;遇到困难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从而致使小学生不能也不会与人正常交往.在与他人接触中常出现过重的恐惧感,过强的防范心理,其结果是封闭自己.而且老师教育方法不当,忽视对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培育.小学时期,老师是学生理想的目标,公正的代表,他们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怀、理解与爱,老师如不能以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