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库1. 最早提出“六气病源说”的是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神农本草经》D。 《难经》E。 《左传》答案:1.E2. 《素问 ? 脉要精微论》所说“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重要反应了A. 人体自身的完整性B。 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C。 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D。 辨证论治E。 以上都不是答案:2。B3. 《灵枢 ? 五癃津液别》所说“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天暑衣厚则为汗”,阐明 了A. 人体自身的完整性B。 自然环境对人体 生理 的影响C. 社会环境对人体 生理 的影响D. 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E. 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答案:3.B4. 《素问 ? 疏五过论》所说“尝贵后贱"可致“脱营",体现了A. 人体自身的完整性B. 自然环境对人体 生理 的影响C. 社会环境对人体 生理 的影响D。 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E。 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答案:4.E5. 中医 学的基本特点是A. 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B。 阴阳五行和脏腑 经络C。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D。 望闻问切和辨证论治E. 辨证求因和审因论治答案:5.C6。 人是一种有机的整体,其中心是A. 五脏B。 六腑C。 经络D. 命门E. 脑答案:6。A7。 中医 学有关“证"的概念是A. 对阴阳气血失调临床体现的概括B. 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鉴别概括C。 对疾病体现症状的综合概括D. 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概括E. 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答案:7。E8。 中医 认识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根据是A。 病种B. 病名C。 症状D。 体征E。 证候答案:8。E9。 属于 中医 学防治特点确实切表述是A。 同病异治B. 异病同治C. 审因论治D. 辨证论治E。 防重于治答案:9。E10. 中医 理论中阴阳的概念是A。 代表互相对立的两种事物B。 代表互相关联的两种事物C. 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围D。 对事物矛盾双方的概括E。 自然界互相对立又互相关联事物答案:10。E11.“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是A。 阴阳对立制约B. 阴阳互根互用C. 阴阳消长平衡D. 阴阳互相转化E. 阴阳互相交感答案:11.A12.“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是阐明A。 阴阳的互相对立B。 阴阳互根互用C。 阴阳的互相消长D. 阴阳互相转化E。 阴阳的互相平衡答案:12.B13.“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治法的理论根据是A. 阴阳对立制约B。 阴阳互根互用C. 阴阳协调平衡D. 阴阳互相转化E。 阴阳互为消长答案:13。B14。 阴阳交感是指A. 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