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考点及答题技巧一览表考点考题答题技巧例题整 体 感 知1、概括文章内容 措施: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成果怎么样.强调:通过这件事,体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或感情。 (注意字数限制)学生自己整理2、题目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深层含义往往是作者的感情或观点;象征义,引申义等。 3、题目作用文章线索;表明写作对象;揭示重要内容;透露情感主旨等。 4、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标志:贯穿全文,反复出现。线索(明线和暗线)——关键人物 、关键事物、关键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变化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清晰。推进情节;体现主题. 5、划分层次(1) 准时间划分(找表达时间的短语) (2) 按地点划分(找表达地点的短语)(3) 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 总分总(掐头去尾) 品味语言 6、加点词语的含义与作用措施:联络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详细内容.格式:“××"一词原指 ,这里指 , 地写出了事物\\\\人物的 特点,体现了作者的 思想感情 7、品味句子和关键词找词语点评或整体点评:即怎样写、写得怎样和写出什么、给读者怎样感受或体现作者怎样的情感或效果。先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写作背景,要结合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进行分析。公式:关键词的含义=字面义+语境义+扣主题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方、拟人等。若没有,则应选择有生命力的词语进行。B、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体现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或从正面和侧面点评。C、深层含义(联络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表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挖苦了/否认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8、修辞手法的作用(往往跟考点 7结合)(1) 比方:生动形象地写出 xx 事物的 xx 特点。(2)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 xx 事物的 xx 特点。(3)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增强文章气势,增长感染力、说服力。(5) 对偶:形式整洁,音韵友好,语句整洁、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6)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7)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8) 反问:态度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