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题组成员工作总结幼儿园课题组成员工作总结 我们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的引领下,结合各年领班的年龄特点和实际进展水平,以幼儿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目标,积极开展课题讨论,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制定幼儿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讨论目标 我们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通过讨论制定讨论目标:小班孩子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从讲普通话,说礼貌用语的习惯如:主动问好、说礼貌用语等入手;中班组则从学习正确使用礼貌用语、玩具玩后分类摆放两方面着手;大班组从文明礼仪、生活自理方面入手。 二、环境的创设。 我们充分利用幼儿园的环境,来渗透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内容:在小班活动室里张贴可爱标志提醒孩子应该怎样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墙面上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提示孩子应该在什么时候使用礼貌用语,主题墙上有孩子礼貌行为的表扬照片,精彩的礼貌儿歌和故事,区角内有礼貌沟通的提示语,礼貌习惯的小提示……处处都有礼貌沟通的环境,时刻提醒孩子们:礼貌沟通,因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 孩子是老师的一面镜子,老师的言谈举止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注重自己的行为,首先使用普通话,学起了礼仪,日常生活中互相督促,让自己先做一个有礼貌的人,讲文明的人,懂礼仪的人:早上主动和孩子打招呼,不随意打断孩子的讲话,用标准法律规范的手势与孩子沟通……老师的身教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积极开展教学活动 1、参观沟通 我们老师首先使用普通话、礼貌用语为孩子制造礼貌氛围,再通过参观大班孩子的游戏、活动等多展示,学习大班孩子的普通话及礼貌用语。使中、小班孩子的沟通范围扩大,在老师和大班孩子礼貌言行的示范和熏陶下,我们中、小班孩子很快学会了礼貌用语,知道碰撞了别人,会说“对不起”,别人帮助了自己会说“谢谢”等。 2、日常生活中的渗透与养成 一般习惯的养成要经历四个阶段:从被动到自发,再到自觉,最后到主动的过程。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能成功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坚持,反复的运用,让文明礼仪成为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言行法律规范。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老师就要做有心人,时刻注意文明礼仪沟通习惯的培育,要及时发现及时鼓舞,时常提醒,常常运用。早上有些孩子不能主动跟老师、同伴问好,老师主动上前有礼貌地问好、亲切表情的提示等多种方式来提醒幼儿,每天坚持让孩子形成习惯;有些孩子不小心弄疼别人时,不会主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