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预防性侵害制度来自校园的性侵害案件,严重损害着未成年幼儿的身心健康,给受害者带来终身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也败坏了老师的良好形象,社会影响恶劣。我园本着对幼儿的安全、对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特建立防范校园性侵害案件的安全管理制度,对幼儿开展预防性侵害教育,加强对老师的教育和管理。一、加强对老师的法制教育、师德教育。一些老师之所以走向犯罪,往往与其法制观念淡薄有关。生活中,除非是自己遇到了法律纠纷,相当一部分老师不会主动去学习法律知识。1.我们将引导老师学习《老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幼儿损害事故处理办法》、《刑法》、《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等与老师的职业、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通过法制教育,让我们的老师了解普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了解未成年人所享有的合法权益及所受到的专门保护,了解老师所享有的权利、所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从而增强老师的法制观念和模范守法的意识,提高其保护幼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预防老师性犯罪问题上,要让老师熟悉与性侵害相关的法律条款,了解相关罪名及违法者将要承担的法律后果,让老师认识到保护幼儿免受性侵害的重要性.2。以《幼儿园老师职业道德法律规范》为参照标准,深化学习,强化师德建设,对老师开展师德教育,结果列入个人年终考核,确保老师的职业道德水准.二、对幼儿进行必要的性知识教育和预防性侵害教育1。根据教育部于发布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的要求,《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的规定对幼儿进行相关的法律知识教育。2.着力让未成年幼儿了解隐私权、身体自主权、性侵害的含义,让幼儿明白身体是自己的,任何人不得随意触碰;3。让幼儿明白,对未成年人实施性侵害不仅严重损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而且也严重触犯了法律,应当受到法律的严惩.4。向幼儿传授防范性侵害、实施自我保护的知识和技能,例如教育幼儿,陌生人或熟人都有可能是性侵害的加害人;外出、上学或回家的路上要结伴而行,不要在无人的地方停留;和异性独处时不能关上房门,不要独自去异性的宿舍;不要轻易接受陌生人或他人的饮料和食品;在他人欲对自己实施性侵害时要大声呼叫,要及时告诉家长或老师。三、完善幼儿园的管理制度,加强对老师在校行为的管理和监督。1.老师应尽力避开与幼儿发生身体接触(老师进行个别辅导和保护除外),尤其是对异性幼儿更是如此;2.上课期间不得随意让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