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二 节总 承 包 管 理 及 技 术 重 难 点 分 析1 .施 工 组 织 管 理 重 点 难 点 及 对 策序号重点、难点分析重点难点解决方案1在不同阶段进行现场合理的平、立面设计与精准的施工组织是本工程施工管理的重点环境因素对本工程形成 6 个天然的瓶颈:1 )地处繁华闹市区,周边人流车流量大;2 )现场仅东南角长滨路一处入口 ,场内外均无法形成环形道路 ;3 )本工程北侧重庆市展览馆与工程结构紧邻,且施工平面布置中必须考虑展览馆通车条件,对施工组织形成制约;4 )本工程东侧紧邻长江,每月 7-9月汛期对现场方案选择和施工组织形成限制;东侧红线内长滨路目前覆盖部分主楼楼座位置,长滨路部分的拆与建必须同时考虑汛期、展览馆通车条件、施工组织道路转换等多个条件;5 )本工程西侧为业主发包 B 标段,A 、B 段同处一个基坑但原则上不考虑两个区段共用场地道路 ,同时A 、B标段必须协调统一施工部署思路 ,避开造成互相影响;6 )本工程南侧紧邻基良广场 ,施工组织中需要在塔吊定位、基坑边坡稳定、降排水、文明施工等方案对其进行考虑。设计情况以及合同目标对本工程形成 6 方面难度:1 )本工程占地面积与体量巨大,构成1 )根据场地特点、建筑结构特点、周边环境情况、施工内容 ,分阶段布置总平(立)面布置图,策划整个场地的交通道路、材料堆场的数次转换;2 )地下室施工阶段充分利用好东侧长滨路作为道路及堆场,并增加钢栈桥直通坑内,形成坑内道路,保证各类物资运输能力;地下室结构施工后期利用消防通道结构及加固后的结构顶板做为新的通道、材料堆场,完成道路、材料堆场转换;3 )总平面布置过程中重点讨论、反复模拟包括长滨路、公交站、地铁接驳、立交桥接驳、变电站交付等要 求, 保证施工策划的合理性;4 )平面设计中重点考虑提前运营部分启动后,现场平、立面设计 , 保证施工与运营分流, 保证运营的安全环境;5 )为解放劳动力提高工作效率, 现场优先使用各种大型机械设备进行辅助施工,定位与选型充分考虑场地条件带来的降效因素;6 )通过我司类似项目以及本工程的施工模拟计算得出物资流量,再以最不利因素下的施工状态规划道路宽度、道路坡度、转弯半径、调转头区域,考虑静工程实体的物资与施工措施材料需求量和运输难度极大;2 )本工程结构形式多样、造型复杂;3 )本标段3 栋超高层塔楼的设计,必定带来后续工序提前插入交叉施工的工况,现场施工管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