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的复习提纲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本章共分五节,重要简介货币怎样产生、货币形式怎样演变、货币的职能与定义、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与演变过程 第一节 货币的来源 1.货币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 2.货币是价值形式演变的必然成果简单的、偶尔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货币价值形式。当一种商品常常起着一般等价物的作用时,"这种特殊商品就成了货币商品,或执行货币的职能。可见,货币是常常地或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第二节 货币形式 一、实物货币 (一)种类--自然物品(贝、石头、骨头等)一般商品(布、毛皮、烟草等)。 (二)局限性--作用范围小、难于保留、不便携带、难于分割 二、金属货币 (一)种类;贱金属货币贵金属货币 (二)形式:称量货币(原始条块)铸币 (三)原因:自然属性好,"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马克思语)。 (四)局限性(产量有限、不便保管、社会性挥霍) 三、纸币 (一)含义; (纸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货币符号) (二)产生原因具有也许性(人们不关怀货币自身的价值)、现实性(局限性值的铸币仍当作足值的铸币流通)、强制性。 四、信用货币; (一)含义:在信用的基础上产生、并替代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信用凭证。 (二)形式银行券、存款货币、商业票据等,银行信用货币是"真正的信用货币"。 五、电子货币; 重要指应用电子计算机来贮存、转账、购置和支付。具有迅速、以便、安全、节省的特点。第三节 货币的职能 一、价值尺度 (一)含义; 即用货币体现和衡量商品的价值。 (二)价格与货币购置力; 商品价值的货币体现就是商品的价格。价格的倒数是货币购置力。 二、流通手段; (一)含义 即用货币媒介商品的互换 (二)货币需求 PQ≡MV 三、贮藏手段 (一)含义 即货币退出流通而处在静止状况 (二)作用;在金币流通条件下,能自发地调整货币流通;在信用货币制度下,具有保留价值的作用。 四、支付手段 (一)含义 指用于清偿债务、支付赋税、工资、租金、借贷等。它能超越商品流通的范围。 (二)特征 价值单方面的转移 (三)作用 产生了信用活动、变化了货币需要量 五、世界货币 即货币在世界市场上作为一般等价物发挥作用。第四节 货币定义 一、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二、货币是"社会计算"的工具和"选票" 三、"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就是货币" 四、货币是在支付商品和劳务时或在偿还债务时被普遍接受的任...